關於《漢字的故事》的讀後感600字

大概是習慣了南台灣豔陽高照的天氣,北台灣那忽冷忽熱且濕度極高的天氣,的確讓人難以消受。尤其遇到風向改變的日子,地上濕滑一片的景象,讓初來乍到的我,若不是親眼目睹,還真的難以相信,不下雨也能讓地板潮濕的方法。

為了解決那隨時可能讓特殊孩童受傷的危險,我和搭檔找了隨手可得的報紙,將它墊在門口處,並找來紙板墊在走廊上,以提醒那些脆弱的天使,注意安全。隔壁班的資深老師是客家人,當她走進我們教室時,忍不住了說了幾句:「報紙上有字耶!怎可以將它放在腳下踩呢。有字的紙,可是要好好保存的。」我在一臉愕然下,趕忙將紙收了起來,卻也一臉愕然。

我一直將疑問擺在心裡,卻一直不解。一直到沈迷上了惜字亭這建築的美後,我才明白,原來曾經字是如此的被珍惜著。那一直被我誤認為金紙亭的建築,其實是珍藏字魂的所在。於是當年的那陣苛責,在此時一切明朗。

文字本該是迷人的,然而或許因為我們得的容易,卻忘了注意它的迷人處。直到我必須教一群對中國文字陌生的學生之後,我深深為這樣的文字著迷,無論是聲與音同攬的字,或者望文生義的字,在在都流露出當時造字者的巧思。每每講到栩栩如生之處,總不忍要發出一聲讚嘆。

在日常生活中,早已經習慣使用文字去描述我們所見到的世界。而這本書,則告訴了我們那個建構世界的小小宇宙,那看似制式的外在,其實涵括了許多簡化前的故事,而如果我們不曾用心的想要瞭解,這一切都將與我們無關,它的存在也等同於冰冷的「工具」,於是懂字的人,自然不忍這樣的結果,將它記錄下來,並探究它的身世,給了它知音的回報。

當年劉鶚發現了甲骨文,傳說倉頡發明了文字,康熙命有學之士整理了文字,而今一位喜愛漢字的外國人士,以八年的時間踏訪中國田野,拍攝古文物,也拍攝現代文字中的常民生活,在閱讀了這本書後,我們應該明白,那看似與生活一點都沒有關係的文字,其實一直都以最貼近生活的方式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