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創新農產化經營體制思考體會

三、農業產業化是以工促農反哺農業的組織創新

《決定》作出了我國總體 “三個進入”的基本判斷,第一就是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近年來,中央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以工促農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政策措施,取得明顯成效。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以工促農反哺農業的一個組織創新。它是通過各種利益連線機制實現農業與工商業的有機結合,將農民融入了產業化經營的產業體系之中,實行產加銷一體化經營,農業成為產業體系中的一個環節,第一車間。農民有的在龍頭企業就業,有的成為合作社社員、有的在生產基地按契約生產。在產業化經營的組織鏈中,農民、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總體目標一致,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工農一體,農民通過多種形式參加生產,參與管理,提高了整體效益,形成了整體利益;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與農民通過契約契約、專業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實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使農業和農民可以分享到加工和銷售環節的合理利益,形成工業返哺農業的新機制。

農業產業化經營以工促農反哺農業有多種形式,企業將生產要素特別是資金投入農業、農村,服務農民;積極安排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將產業體系前項利潤(以至平均利潤)適當向後項(農業)返還;投資改善生態環境和支持農村公益事業等,都是以工促農工業反哺農業的有效形式。透過產業化組織特別是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實現對農業、農村、農民的支持,在一些國家已經成為以工促農工業反哺農業的有效形式。現實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在這些方面已經和正在做著有益嘗試,並產生了明顯的效果。要支持和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揮以工促農反哺農業的功能和作用。

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體制機制創新

(一)推進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創新。在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也要清醒的看到它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諧因素,比如龍頭企業發展與帶動農戶不協調,帶動農戶能力有待提高;龍頭企業效益提高與農戶增收不協調,農戶分享加工和銷售環節的利益機制有待完善;部分行業加工產能提升較快,基地建設相對滯後等等。產生這些不和諧、不協調問題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最本質的是體制機制不完善,關鍵是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要進一步創新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這是以人為本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中的具體體現,也是科學發展觀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中的具體貫徹。一是組織創新。要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各類聯結農戶與龍頭企業的服務組織。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和“農產品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的經驗。鼓勵龍頭企業、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村能人以及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創辦或領辦各類中介服務組織,培育和扶持專業大戶和經紀人隊伍,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建立有序的行業自律機制,維護行業內企業和農戶的合法權益。二是機制創新。發展訂單農業,規範契約內容,健全契約簽定程式,明確權利責任,逐步實行契約可追溯管理,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形成穩定的購銷關係。通過開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為農戶提供種養技術、市場信息、生產資料和產品銷售等多種服務。鼓勵龍頭企業採取設立風險資金、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與農戶建立更加緊密的利益關係。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與龍頭企業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三是方法創新。結合推進一村一品,分類研究不同產業的利益聯結方式。要分產業、分產品研究不同利益聯結方式的規律、規則和約束條件,分析產生髮展的內在因素,總結推廣不同產業和產品各具特色的利益聯結模式,進一步創新完善聯結方式,強化約束內容,健全聯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