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學生村官得創業感想

XX年,28歲的我被選派到全鎮最邊遠、最窮困的民和村擔任黨支部書記。任職以來,在各級黨組織的關心指導下,我團結支部一班人,帶領鄉親們挖窮根、開富路,將一個經濟貧困村建成了小康村。XX年,全村三業總產值從XX年底的2500萬元增加到1.2億元,增長了3.8倍;農民人均收入從4860元增加到8270元,淨增70%;村集體由負債20萬元變成年可用財力100萬元。

回首10年“村官”路,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感悟之一:城裡少一個大學生沒什麼 村里多一個大學生了不起

剛剛大學畢業時,舅舅替我在深圳找好了工作,南京有幾家單位主動找我簽約……從我個人來講,幾年省城求學,都市繁華充滿誘惑,父母希望我這個獨生子在城裡有一份體面的工作,親戚也希望我為家族爭光。然而,生我養我的家鄉更需要我。

幾個寒暑假,村里老支書都找我促膝長談:“村里幹部年齡都大了,需要有一些想幹事、能幹事的年輕人”;“城裡少一個大學生沒什麼,村里多一個大學生了不起”。老支書一席話深深打動了我。鎮黨委副書記專門打電話做我工作,他的一番話讓我下了決心。他說:“全鎮村支書80%年齡偏大,70%是國中文化,大學生一個也沒有,到村里乾,一定會大有作為。”就這樣,帶著青春的激情,帶著報效家鄉的熱情,我毅然決定:回家鄉當一名“村官”!

聽到我的決定,家裡炸開了窩。父親說:“這大學不是白上了嗎?”舅舅從深圳趕來,勸我不要往苦井裡跳,不然,連對象都找不到。面對家人的竭力反對,我反過來做他們的工作:“我是農大畢業的,到農村去更能派上用場……”最終,我走上了樊莊村團支部書記的崗位。

然而,還沒有享受到工作的喜悅,就品嘗到了現實的苦澀。有人議論說,這小伙子沒大出息,恐怕在大學犯了什麼錯誤;同學也不理解,這個幾百元的差事有什麼好……面對這幾乎難以逾越的面子關,我犯起了傻勁:要做就要做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要用實際行動來展示當代大學生的風采!

我逐一走訪鄉賢,向村裡的老前輩討教,到條件相近的富裕村取經,在此基礎上,大膽提出充分利用緊靠國道的優勢、積極推進物流業發展的建議,並由我具體負責實施。很快,這項工作搞得有聲有色,得到了組織和村民的認可,我被任命為村經濟聯合公司副經理、村黨支部副書記。

我深深地體會到,大學生新到村里任職,首要的是身要撲下去、心要貼上去、腦要鑽進去,摸實情、出實招、乾實事,才能迅速進入角色,打開局面。

感悟之二:憑一時激情到農村不難 但乾出一番事業不容易

農村基層工作對年輕大學生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領域,充滿了困難與挑戰。絕不能把到農村任職設計成人生歷程中的短期行為,絕不能憑著一時的衝動,稍不如意就打退堂鼓,而要做好紮根農村、長期吃苦的準備,在艱難困苦中磨礪意志,增長才幹。

XX年2月,鎮黨委一紙任命將我調到全鎮最窮的村——民和村擔任黨支部書記。

這是怎樣的一個村啊,村辦工業幾乎空白;村委會連一間像樣的辦公室都沒有,幾間破房子早已抵押給銀行;集體賬上不僅沒有1分錢,還欠村組幹部工資8萬多元,人心渙散……

面對這樣的局面,才走出大學校門沒幾步的我,壓力可想而知。我想到過退縮,也想到過走人。但是,想到與我結對的鎮黨委書記的一番鼓勵:“你從富村的副職到窮村的正職,困難肯定會很多,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夠磨鍊人、鍛鍊人,貧困村更需要你這樣的知識型、創新型幹部。”

再看看民眾那一張張期盼脫貧致富的面孔,想到自己在市大學生“村官”培訓班上立下的誓言,我鐵了心,這個“村官”要做就做“永久牌”,決不做“飛鴿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