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志願者行動心得體會

7月28日下午,我們到了川主廟村村長家。村長的孩子只比我們小几歲,孩子們非常懂事,雖然我們都是差不多一樣大的孩子,但是從去村長家開始,他們幾個小孩每天都是做一大桌子的菜,讓我們自愧不如啊!

7月30日是我們在這培訓的最後一天。這裡的風俗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從來不會有男人做家務。但是那天,由於去的那位村民家阿姨出去忙農活了,叔叔當天不開礦車在家裡休息。中午的時候,看著一桌子的菜,四周沒有看見阿姨,我很驚訝的問:“叔叔這是您一個人做的嗎?”叔叔還有些害羞,說:“做的不好,你們還是要攢勁的吃,吃的飽飽的(他說話的語句是當地特有的)。”我們又一次被感動。

感謝每個村的村長和書記

我們到了三個不同的村,遇到了兩個村長一個書記,每個都姓蒲,據說都是一個老祖宗傳下來的,是一大家人,都是親戚。

7月28日,走到竹子溝村村長家時,村長家人熱情地為我們倒上奶茶。知道我們的來意後,得了感冒馬上要下山輸液的村長快速的幫我們聯繫集體培訓的小孩,村長兒子和我們一起搬桌子搬板凳到沒有任何座椅板凳的衛生站。在竹子溝集體培訓完後的第二天一早,村長到我們住的村民家向我們詢問情況,幫我們聯繫下一個村。由於村長的公章放在山下的鄉政府,他特地跑去為我們蓋章。當晚八點過,川主廟村停電了,我們點著蠟燭在川主廟村的村長家吃飯時,竹子溝村的村長回來了,迎著微弱的蠟燭燈光,瘦弱的村長翻著他那破舊的公文包尋找裝在包里的為我們蓋了章的培訓名單。找到後村長也坐下來吃飯,他笑著說城裡的村長開著幾十萬的小轎車想去哪就去哪,我們山裡的村長只能開破舊的機車。確實啊,城市與山村,差距很大,不說人民生活水平怎樣,看村長家就知道。

我們在川主廟村村長家呆的時間最長,他們不僅熱情,而且一家人都很幽默,讓我們捨不得離開。

7月30日到的是我們最後一站——王家山村。村長住在縣城裡,於是川主廟村長就幫我們聯繫了書記,書記一早去拉礦了,早上是另一戶村民接待我們,然後在他們家開展培訓。接待我們的村民一看到我們來了,就給小朋友們的家長打電話,本來去時很冷清,但是不到十分鐘,陸陸續續的來了很多的學生以及學生家長,讓我們十分感動。

上午十一點過,我們看見了書記,幾乎整場培訓,書記都呆在我們身邊看著我們一步一步地教著當地的小朋友。培訓結束後,書記開了兩個小時的車把我們送到了丹巴縣坐車到成都的汽車站。

非常感謝支持我們工作的村長與書記們,非常感謝他們對自己村子上面小朋友教育的重視。正是因為他們對教育的重視,我們才能在那么短的時間裡召集那么多來聽電腦知識的小朋友,正是因為他們對教育的重視,我們才能把自己知道的微薄的知識教給那些一點都不懂的小朋友們。

促動篇

從成都到了丹巴的路途中,我們為從未見過的山巒重疊,藍天白雲等自然景而驚嘆;來到丹巴,我們被熱情好客的父老鄉親所感動;和當地的老百姓聊天,我們為他們生活的艱辛而惆悵;給孩子們講了電腦知識,我們為他們聰明好學而激動,同時為他們深處那樣的教育環境而惋惜。

促動來源於小孩

7月26日早上,我和司機叔叔的女兒一起到山上去挖土豆,回來之後看見小女孩直接用山上流下來的水洗腳。雖然現在已是夏天,但是山上的氣候非常涼爽,早上起床穿著長袖感覺也很冷。我很驚訝的問小朋友為什麼不用熱水,他說都習慣了,冬天也用的冷水。“冬天也用冷水?”我更加驚訝的問他,他說學校裡面沒有熱水,他在丹巴二中讀國中,冬天住校沒熱水就洗冷水。“學校裡面沒熱水?”“不是沒有,而是全校只有一桶,我搶不贏大的人,只有洗冷水了。”我又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是安慰他呢還是讓他給學校申請多燒點熱水,但是他們好像早已習慣,也不必去改變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