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志願者行動心得體會

7月26日的入戶輔導是司機叔叔的女兒。他讀初一,下學期升初二,通過培訓前的交談,我知道他們也在學習電腦。本以為他會一些簡單的電腦操作,我把電腦打開,在雜誌上隨便找了一句話讓他在電腦上打下來,沒想到他居然不能下手。我問他在學校里打過字嗎,聲稱學過電腦的他居然說沒有,我有點不知所措,切換了輸入法,讓他直接錄入。但是他連拼音也不會,打一個字輸入的拼音錯的離譜。讓他在一張白紙上把一句話寫成拼音,他居然只能寫對幾個字。我真的感覺自己無法教他任何東西,於是無賴的把電腦關上,充當起國小一年級的老師,從新教他學習拼音。那個下午,我震撼了,山裡的學生,初一了,不會拼音,這是怎樣的教育環境使他們成為這樣。

有了他對拼音的無知,才讓我們對後來的培訓做好了分工,採取挑選制,會寫拼音的我們教他們打字,不會寫拼音的小朋友教他們畫畫,大些的不會拼音的教他們ps。

7月27日下午的第一場集體培訓,村上的衛生站沒有桌子和凳子,雖然我們從村長家搬了一些去,但是村長害怕凳子不夠,叫想來聽課的小朋友自己搬凳子過來。中午吃完飯,我們就去布置培訓場地,通知的是兩點鐘開始培訓,一點半左右,在山的那邊,我們看見一群群人在流動,慢慢的走進,發現是一群群抬著板凳的孩子。看到這群可愛的孩子們,我們萬分激動,高興的跳了起來,手臂揮舞著向他們打招呼,示意我們在這邊。有一位腳剛動過手術的小朋友在家人的帶領下來到了我們培訓的地方,小朋友沒有主動告訴我們,而是其他小朋友說那位姐姐腳痛,問了之後才知道那位小朋友的腳剛剛動完手術,沒有在家休息,知道我們在這講電腦知識,忍著腳痛仍然走著山路來到了這裡。聽了這些,我們又一次地深深地被感動,抓緊時間開始培訓,儘量教給他們更多的知識。

7月27日晚上,肖家三姐妹都跟著我們到達另一家人,小妹遠遠的看著我開著的電腦。我走到他身邊,小妹後退著靠著牆壁,我告訴他那是電腦。我問:“小妹,以前看見過電腦嗎?”小妹輕輕的點點頭,我說:“那什麼時候看到的電腦呢?”小妹搖搖頭。我說:“小妹在今天之前看到過電腦嗎?”小妹點點頭,我又問:“在這之前你在哪裡看見的電腦呢?”小妹又搖搖頭,我明白了,小妹沒有看見過電腦。於是我問:“小妹,是不是以前沒有看見過電腦?”小妹小心的點點頭,我說小妹想不想去摸摸電腦,小妹搖著頭靠得牆壁更近,我說:“不怕,小妹,我們去看看電腦。”小妹繼續搖頭,我拉著小妹的手,希望他能跟著我過去,但是小妹仍然不跟著我去。我耐心地為他解釋:“小妹電腦不吃人的,不害怕好不好,我從電腦裡面給你放卡通片好不好。”小妹這才戰戰兢兢的跟著我走到電腦旁邊,後來看見我從電腦里打開動畫的圖片,小妹與二妹放開了對我的戒心,和我說話,跟著我學習,然後慢慢學會運用滑鼠。

7月27日晚上我們正在吃飯聊天,不知不覺六歲的肖家二妹走到灶頭旁邊,提起沉重的茶壺,當我們看到她時,他已經把茶壺提的高於自己的肩膀,小手因為茶壺的重量而不停地顫抖,身體因為茶壺而壓得彎曲,茶壺裡的奶茶顫抖著斷斷續續地倒進了他的碗裡。我們趕快跑過去提起茶壺,讓小朋友過去坐著我們幫他倒奶茶。六歲的小朋友獨立性如此強,想要喝水,雖然茶壺沉重但是為了不打擾大人們,他就自己倒。雖然他們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那不是因為他們不聰明,不努力,而是這裡的教育環境落後,教育水平低下,他們還那么小就那么的獨立怎么會不認真讀書,他們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在這裡背朝黃土面朝天是因為沒有知識,他們知道要改變就得讀書,他們是一群懂事聽話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