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孫子兵法心得體會

最後,孫武提出五條預見勝利的方法:能夠準確判斷仗能打還是不能打的會取得勝利;能夠根據敵我雙方而配備兵力取得勝利;全軍上下同心協力的會取得勝利;有充分準備對付毫無準備的會勝利;將領精通軍事,而己國君主不橫加干涉的會勝利。

經典佳句:“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形篇第四

孫武認為善戰者首先是創造出不被敵人打敗的條件,然後再伺機打敗敵人。儘管有些時候,勝利已經可以預見,但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不能強為。所以,打勝仗的軍隊,總是在先造成取勝條件之後才去交戰;而打敗仗的軍隊,卻總是先去交戰而在取勝條件之後才去交戰。

當敵人過於強大時應採取防守的戰術,採取防守是因為我方的兵力不足。而力量超過敵人時應採取進攻的戰術,採取進攻是因為我方兵力有餘。善於防守的,需要把兵力隱藏在深不可測的地方;善於進攻的,需要把兵力用在出奇制勝的地方。會用兵的人,既懂得創造制勝的條件,同時明白用兵制勝的方法,因而成為整場戰局勝敗的主宰者。

經典佳句:“勝可知而不可為。”

“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勢篇第五

孫武認為用兵之“勢”要理解“奇正”之術的變化運用。何謂“奇正”之術,奇是指變化多端、出敵不意的作戰方法;正是指傳統正規的布陣作戰的方法。“奇正”之術需要視實際戰況而靈活搭配運用,而“奇”更重要一些。孫子將進攻的節奏比喻為弓弩拉滿時的形勢,態勢非常短促而險峻。所以將帥除了要懂得布奇陣、出奇兵,還應隨著情況的變化而改變“奇正”的戰法。

正如奇正”關係,諸如“勇怯”、“亂治”、“強弱”,它們在一定條件下都能相互轉化。所以善於調動敵軍的人,給敵軍一點好處,敵軍很可能會上當所騙。當敵軍發現恐怕是為時已晚,因為我方早已部署重兵來嚴陣以待。

所以善於指揮的人追求的是有利的“勢”,而不是去苛求士兵,因此能選擇合適的人才去早就相應的“勢”。而他們所製造的“勢”,就像圓石從很高的山上滾下來一樣,來勢兇猛,無法阻擋。

經典佳句:“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虛實第六

孫武把將“虛實”定義為通過分散、集中兵力的戰術變化影響戰爭形勢從而打敗敵人。它是上篇“勢篇”的展開,講述“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的方法。

兩方對壘,己方需要利用各種方法,迷惑、分散、甚至調動敵人的軍隊。書中列舉了如誘敵深入、攻其不備、以逸待勞等作戰方法,其核心主要是準確判斷戰爭的實時態勢,集中己方優勢力量,進而分化對方從而贏得勝利。

因為每一次作戰所採用的具體方法不盡相同,所以陳思布陣的方法應該要運用得更加巧妙隱蔽。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人們都知道我之所以克敵制勝的方法,卻不知道我是如何套用這些方法獲勝的。

經典佳句:“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地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敵寡。”

軍爭篇第七

“軍爭”是指作戰雙方之間爭奪取勝的有利條件,也就是獲取戰場的主動權。孫武認為要想取得致勝的先機,就要懂得把不利條件化作有利條件,好比如將迂迴曲折變成直面平坦,也就是“迂迴之計”。所以,誰懂得以迂為直的方法,誰就能獲得生理。所以用兵作戰便需要使用“詐”,判斷是否有利於未來而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