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心得體會

“成由節儉敗由奢”,奢侈浪費是敗家敗國的禍根。 歷史上的有識之士從家族興衰、社稷興亡、朝代更替的無數經驗教訓中得到“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的深刻警示。近日根據習總書記“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號召,黨中央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大學下發了通知,要求在學員中開展“講節儉故事,讀節儉格言,做節儉實事,寫節儉文章”活動,就是從“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警示中作出的一個事關國家長遠發展和民族興衰的戰略舉措。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百折不饒、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節約這種美德為世代中國人所崇尚。早在春秋時期,儉樸就作為一種公德,為智者仁人所大力倡導。《論語》中就有“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其中“儉”就是節儉。意思是孔子具有包括節儉在內的五種品德,所以能贏得人們的信任。墨子也極力主張要在衣、食、住、行、喪葬等方面“制為節用之法”。“節約”符合“天德”。奢侈浪費就是“虧奪人衣食之財”,侵害別人的生存權。《左傳》中說:“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把儉樸作為培養良好道德的基礎,把侈奢看成是一切惡行的根源。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多少年來,在中國社會發展的各個時期,艱苦樸素、勤勞節儉都作為一種被社會普遍認同的傳統美德,得到倡導、保持和發揚。這也是我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重要因素。

通過這段時間的認真學習,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我們的黨和廣大的黨員民眾在此時此刻積極的開展這種新時代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我們要看到越是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就越需要懂得認真的、謹慎的、嚴肅的、科學的對待社會的變化;其次,社會結構最佳化了,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經濟的發展必須科學的結合在一起同步進行,這樣才能保證社會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最後,結合現在的實際情況,讓節約和反思意識根植到每一個國防生學員的心裡才是這次《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和《論民眾路線》學習運動的關鍵。

xx總書記說過的兩句話,讓身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的我感觸很深,“我們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認真組織開展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今天,衡量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領導幹部是否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有客觀標準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習總書記大量的論述都提及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宗旨“為人民服務”,很久沒有見過這樣多關於中國共產黨宗旨的敘述了,看來中國共產黨需要,也有必要在這個時候開展從嚴管黨、從嚴治黨了,觸目驚心的資源浪費,凋敝不堪形同虛設的制度和管理規定,大量黨員幹部身居要職,卻因為個人立場不堅定,領悟不到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宗旨的真諦,而身陷囚牢,更有甚者直接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貪腐現象其實說白了就是人情社會的惡化,最開始某些人可能認為一件小事,只要是幫所謂的“朋友”在政策和規定上勉強能夠打個擦邊球,順帶把事情辦過去也就算了,反正也講得過去,至於蠅頭小利是少不了的,然而,人的欲望有時候就像西方神話里的潘多拉魔盒一樣,一旦打開了,就無法關上,蠅頭小利已然無法滿足個人的貪慾,於是雪球越滾越大,直至最終在國法面前低下了曾經春風得意的頭顱。 “為人民服務”不僅僅是要牢記在心裡的政黨宗旨,更應該將其當做有歷史使命感、有政治使命感、有社會使命感的一種責任,一種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