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教師心得體會:“愛”字當先

人們常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因為這項事業,關係到人類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一項充滿愛的事業,是最神聖、最光榮的。社會各界對這一行業有著比其它行業有著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師才會被譽為“萬世師表”。XX年,習xx同志在同xx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時,向新時代的教師提出了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型教師。

“四有”要求中,師德猶為重要。所謂“道德情操、仁愛之心”,無非是一個“愛”字,那就是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學生的愛。有了對事業的愛,才會真心真意愛學生。

社會上某些行業,特別是商業界,早已轉換了角色,提出了“顧客就是上帝”的口號。我們是否也可以拿來用在教育行風中呢?“學生就是上帝”,又會怎樣?你還會批評、體罰學生嗎?還會對學生家長橫眉豎眼嗎?某行業還有一句名言佳句,我認為對我們教師來說,極有參考價值。“對顧客要遵循兩條,(1)顧客永遠是對的,(2) 顧客錯了參照第一條。”如果教師能如此對待學生,,我們的行風將會是另一種境界。這樣,我們就會允許孩子自由插話,允許孩子提出不同見解,允許孩子犯錯誤……有了愛,你會覺得“每一個孩子都是好的”,他們的錯誤也是“美麗”的。

“蹲下來跟孩子說話”,是前幾年某些教育專家提出來的名言佳句,就體現了一種教育理念,首先是一種人格上的平等。孩子年齡雖小,但也有自己的人格和尊嚴,理應受到別人(包括老師)的尊重。況且,他們也是國家的公民,人身權利同樣受法律保護。老師們,這些您顧及了嗎?從書中看到,美國人對十幾歲的孩子開始稱呼“您”。相比而言,我們對學生的尊重的確不夠。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人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在於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愛孩子,就是做他們的朋友。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他們、理解他們、欣賞他們,才能形成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

於xx老師說:“寬容比懲罰更有收穫。懲罰是教育,寬容也是教育。”試試吧,寬容是成功的秘訣,你會得到孩子的喜歡和愛戴!那么,是否就是對學生放任自由,不問不管呢?那是不負責任的!“愛自己孩子的人是人,愛別人孩子的人是神。”教師的工作之所以“神聖”,是因為要用一顆母親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對孩子要嚴格,但不要嚴厲”(徐特立語)。沒有哪一個母親會因孩子有缺點而歧視、打擊、拋棄他,而是千方百計地挽救他。有了母親的胸懷,你就會容下所有的學生,所有的缺點,所有的錯誤,你也總辦法幫助他。

“四有”的基本要求,關鍵在於一個“愛”字。習總說“有愛才有責任。”教師有了對偉大祖國的愛,有了對教育事業的愛,就會有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就會一生不懈追求,使自己“學識” 更加“紮實”。

古典名著《學記》中有句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的名言佳句。兩千多年前的先哲就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為教師,必須能溫前代之長短,知當代之得失,習舊文之語句,發新鮮之見解。若只會照本宣科,原封照賣,抱殘守缺,則不堪為人師。很多教師認為自己是大專或大本畢業,教國中國小,綽綽有餘,一輩子夠了,不必再學習了。其實,我們的這些知識,就是“記問之學”。記問之學,就是死的知識,就不能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有位北大畢業生寫過一篇《北大畢業等於零》的文章,說他發現他學的很多知識別人都會,從網上都能檢索到。不是嗎?教師那點知識,學生就不能從網上查到嗎?

《學記》中說:“能搏喻,然後能為師。”教師只有不斷研究,不斷創新,有自己的見解,教學才能有生命、有活力,才能滿足學生的提問,才能因材施教。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知識越深湛,視野越寬廣,各方面的科學知識越寬厚,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僅是一名教師,而是一教育者。”可見,一個好教師,就應精通他所教的那門學科,並了解它最新的發展狀況及最近取得的成果。這樣才能高瞻遠矚,教有所成。魯迅先生說過:“學理科的,可以看文學書,學文科的偏看科學書,這樣子,對於別人別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我們教師,更應該要有讀書的熱情,要如饑似渴地讀。只有不斷充實自己知識積累,才能具備駕馭課堂的嫻熟技巧,才能“觸類通達,強力而不反”,我們的課才能讓學生興奮,全神貫注,感到是一種享受。

有了對教育事業的愛,教師才能從教一生,學習一生。只有不斷充電,更新知識,才能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真正擔負起培養人才的重任。蘇霍姆林斯基還說:“教師在他大學畢業3—5年以後所擁有的知識,應當比他工作頭一年時多3倍、5倍乃至於10倍。否則,他的學生將蒙受呆讀死記之苦,從而趨於愚鈍。”只把著一本教參,簡單重複內容的教師,是難以讓學生打好基礎的,更不用說培養能力了。“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只有在教中學、學中教,把書本知識與所在時代社會現實結合起來,才能使自己的學識更加紮實,才能成為一名稱職的的教師。

習主席說:“好老師沒有統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顯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質。”我覺得這種特質,就是愛,對教育事業的摯愛,對學生的大愛。只要心中有愛,你就是“孩子遇到那個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