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鑒史問廉心得體會

【篇一】

根據市紀委統一部署,近日,我局要求全體黨員幹部職工觀看八集紀錄片《鑒史問廉》。該片由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紀委、中央電視台、河南廣電出版局聯合錄製,是一部回望歷史、展示中國古代廉政文化精華的作品。通過連續觀看,我對中國厚重博大的廉政文化史有了新的學習和認識,對加強黨性修養,增強廉政意識以及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我認為,作為黨員領導幹部,廉是立身之本、幹事之基,要按照xx總書記要求的那樣,做一名忠誠履職、乾淨做事、勇於擔當的合格公僕。

該片第三集《清濁之辨》,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個令人觸目驚心的故事,展示了歷史上清官和貪官不同的人生軌跡,剖析他們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選擇。透過該片,我體會到在貪與廉、清與濁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個領導幹部終生必修的課程,也是一個民族和國家進步發展的條件。國家的興衰、吏治的清廉與否,不僅僅決定於高居廟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級官吏,而是需要全體國人共同的努力。幾千年來,正是無數中國人的堅守和戮力犧牲,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才得以不斷發展興旺。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源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

通過觀看該片,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廉潔的對立面就是腐敗,當廉潔的意識不能占據主流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滑向腐敗。每一個腐敗的故事都是從廉潔意識的淡漠開始的。中國傳統文化提倡"禮尚往來",但"千里送鵝毛,禮輕仁義重",並非禮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從現實的角度來講,禮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將你的恩人變成罪人,容易將原本的好心變成壞事。現實生活中,不少官員就是在他人的感恩表達中模糊了廉與貪、清與濁的界限,甚至因為還不完的人情債而心生非分、滋長貪念。

那么當代中國,什麼是清官、好官,什麼是合格的人民公僕呢?黨的十八大以來,xx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出"好乾部"標準問題,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這一重要思想,把人民需要的好乾部選拔出來、使用起來,我們黨的事業就會朝氣蓬勃、生生不息,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就會薪火相傳、蒸蒸日上。XX年10月,xx總書記對雲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黨員幹部要"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這"三句話"是對好乾部標準的高度概括和樸素表達,為我們加強新時期幹部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也對我們每一名領導幹部提出了明確的做人做事做官原則。

我認為,"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與我們黨的好乾部標準是一脈相承的。儘管各個歷史時期黨對幹部的要求不同,儘管不同時代的優秀幹部各有特點,但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是始終不變的價值底色,德才兼備是始終貫穿的價值主線。"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體現了做人做事做官的高度統一,對黨忠誠是黨員幹部的政治品格,個人乾淨是黨員幹部做人的底線,敢於擔當是黨員幹部為官的職業素質,"三句話"實質上是黨員幹部安身立命、做人做官做事的"三要素",缺一不可。這"三句話"既樸素又簡潔、既好記又易懂、既有現實性又有針對性,要求明確、擲地有聲。

通過觀看《鑒史問廉》,使我更加認識到,"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是辯證統一的整體,涵蓋了政治建設、思想建設、業務建設、作風建設、品德建設等各個方面,更加突出了對黨員幹部的政治品格要求、黨性修養要求和職業素質要求,是對新時期好乾部標準的豐富和發展。觀看《鑒史問廉》,的確引人深思、讓人清醒。我認為要達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幹部清正",首先要做的就是"幹部清正",每一名黨員領導幹部都要守住黨性修養和清正節操,按照xx總書記提出的"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五條標準和"三嚴三實"要求,把"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融入黨性修養全過程,貫穿於工作的各方面,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做一名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好乾部。

【篇二】

按照市委的統一安排,我於xx月xx日至xx日,觀看了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的歷史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看完之後,歷史的一幕一幕開始在我腦海中清晰的展現出來,同時廉潔從政的鐘聲也不斷在我耳邊響起,可謂感慨頗多、教育頗深。

《鑒史問廉》是由中央電視台、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紀律檢查委員會、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攝製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該片以中華傳統文化為視野,以"廉"為核心,以"清、勤、慎"為主題,從歷史的興衰之道中探尋廉政文化的力量,為盛世鳴警鐘,為時代舉鏡鑒。

《鑒史問廉》是一部回望歷史、展示中國古代廉政文化精華的作品。眾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可謂源遠流長。在先秦典籍《周禮》中,古人提出了"六廉"的概念,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說一個官員必須具備善良、能幹、敬業、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個方面均以"廉"為冠。千百年來,百姓對清明政治和清官廉吏的呼喚,幾乎貫穿了一部中華文明史。它站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在歷史的興衰沉浮之中挖掘中華廉政文化的優秀遺產,全方位展示中國古代廉政文化的精華。《鑒史問廉》主題鮮明,故事引人入勝、發人深省,在強勢反腐深入人心的當下,此片的問世更具現實意義。

一、抓廉政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該片的第一集從西晉王朝講起,歷述了唐宋的興衰,官員腐敗、當政者昏庸直接導致了一個個朝代的滅亡與更替。然而也應該看到"開元盛世"、"貞觀之治"等國之興盛時期,多數又是政治清明、官員清廉的時期,兩相比較可以發現,腐敗是導致朝代滅亡的根本內因,而清廉則是一個朝代興盛發達的重要因素。歷朝歷代,當權者都將反腐敗、廉政建設當成主要工作來抓,時至今日,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xx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也掀起了反腐風暴,並且逐漸將其推向了高潮。隨著xx、xx等一批高官的落馬,讓我們感覺震驚,震驚的是落馬者官位之高,建國以來尚屬首次;震驚的是落馬者貪腐之深,收受巨額賄賂;震驚的是黨和國家決心之大,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深入推進反腐敗工作的開展。黨中央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堅持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決掃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四風"問題,讓我們看到了黨中央整治腐敗的決心和力度。從古至今,反腐敗一直沒有停止過,相信我們現階段的反腐敗鬥爭也絕對不會是一陣風,一定不會虎頭蛇尾一掃而過,而是會不斷繼續深入的開展下去,因為反腐敗、抓廉政應該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只要有腐敗現象的存在、只要有貪腐行為的發生,我們都要堅持一反到底、堅持一抓到底,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將我們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斷推向高潮。

二、抓廉政要以史為鑑要古為今用

《鑒史問廉》第二集《清官之念》里演到包公是中國清官廉吏的符號,青天文化在中國的形成和延續,反映了在君主專制時代底層民眾對清明政治的期待和對主持正義、為民伸冤的清官的祈盼。中國青天文化的基本內涵是以儒家的民本思想和封建道統為核心,清官廉臣雖有緩和社會矛盾,為鞏固帝制服務的一面,但他們剛正不阿、懲惡揚善的道德人格卻有超越時代的價值。"清官情結"和"青天文化"對現實社會仍具有啟示價值,《清官之念》將通過對中國人"清官情結"的解讀,探尋青天文化對於歷史和當下的意義。現階段,不乏有上訪人員遇到真正處理問題的官員都會說到"我是碰到青天大老爺了",這句話既是對遇到清廉官員的期待,又是對我們黨政領導幹部的一種鞭策,為什麼要說碰到青天大老爺了,如果我們的黨政領導幹部個個都象包拯那樣秉公執法、鐵面無私,那老百姓還能"碰到"嗎?!包拯的例子在古代乃至現世都廣為傳唱,但是現世象包拯一樣的官員又有多少?!我相信現在在我們黨的領導下,"包拯"的數量一定比以前要多的多,但仍有不是"包拯"的人影響了我們的黨的整體形象,正是這部分人的存在而導致了我們的人民對我們執政黨中間的個別官員提出了抗議,影響了我們執政黨在人民民眾心目中的形象,這點是必須要引起我黨高度重視的方面。所以,我個人覺得"以史為鑑、古為今用"對當今社會的社會治理、黨情民心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鑑意義,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認真面對。

三、抓廉政要強調製度要突出懲治

運用法律手段懲治貪污腐敗,貫穿在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多年的歷史之中,見證著一個個封建王朝的興衰成敗。在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在懲治貪污腐敗方面都出現過科學規範的廉政立法,制定過行之有效的廉政法令,出現過許多典型的人物和事例。在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都在不斷地完善懲治貪污的法律條文,從秦漢到明清,法律對貪污腐敗的懲處越來越嚴厲;而越來越嚴密系統的法律,也成為懲治貪腐的有力武器。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研究和借鑑歷史經驗的珍貴財富。廉政制度建設是政治制度的基礎工程,對反腐懲貪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如何遏制腐敗和濫用權力,歷朝歷代在制度建設上作出了大量有效的嘗試和努力。縱觀歷代王朝,在選任以廉、考核以廉、依法監察(官吏選舉任用、官吏考核管理、官吏監察監督)三方面都出現過科學規範的廉政立法,一些行之有效的廉政法令制度,對於今天仍然有借鑑意義。廉政制度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改善了古代政治道德環境,造就了一大批為官公正廉潔、為人剛直不阿的清官廉吏,他們廉潔清正、奉法循理、剛直無私、勤政愛民的政治品質與操守作風,不但深受後世為政者的推崇和民眾的愛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階段,"把權利關在制度的籠子裡"是新時期對權利約束的具體體現,因為只有加強制度建設、只有不斷加大反腐懲治力度,才能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良好局面,才能推動我們中國夢的實現。

以上即是我個人觀看紀錄片《鑒史問廉》的一些感受,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真正做到以史為鑑、克己奉公、忠於職守、廉潔自律,爭做一名新時期的廉官、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