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幹部《知之深愛之切》心得體會

領導幹部《知之深愛之切》心得體會範文4

《知之深愛之切》一書重點收錄了在正定工作期間的36篇講話和文章,是當年在正定工作軌跡的生動記錄、從政品格的真實寫照、思想方法和實踐探索的集中展現。

從當年在正定縣吃、住、行方面的生活小事說起,用樸實的語言、生動的事例和切身的感受,講述了在正定期間的生活、工作情況。報告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生動再現了30多年前的一個個精彩畫面和瞬間,展現了在正定工作期間心繫人民、銳意創新、拼搏實幹的優良作風和崇高風範,使讀者接受了一次黨性錘鍊、精神洗禮,思想得到升華。

仔細閱讀《知之深愛之切》這部著作,我們獲得的不僅僅是感動,更能從中尋找到貫穿於現實與歷史之間的一種內在關聯,會發現今天在深化改革、改善民生、改進作風等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都能從他30多年前的從政實踐中找到實踐基礎和歷史邏輯,這些重要思想是不斷傳承的,來自實踐,並且經受了實踐的檢驗。我們一定要從政治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歷史邏輯相統一的高度,更加自覺地學習貫徹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要抓好對《知之深愛之切》一書的學習,把學習領會這部著作與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堅持重在學習、貴在實踐的原則,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問題,不斷增強對講話精神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切實錘鍊鐵一般的信仰、鐵一般的信念、鐵一般的紀律、鐵一般的擔當,並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的不竭動力,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好提出的各方面要求,譜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邢台篇章。

領導幹部《知之深愛之切》心得體會範文5

《知之深愛之切》收錄了同志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在正定工作期間的講話、文章、書信等共37篇,還附錄了同志離開正定後撰寫的三篇回憶文章,以及當年《人民日報》等報刊刊登的三篇新聞通訊。時隔30多年,現在讀來仍感受到的拳拳愛民之心。

讀著這一篇篇樸實無華而又生動深刻的文章,不由得為其真摯的為民情懷所感動,為其深刻的思想觀點所折服。同志30多年前的講話、文章,今天看來仍然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從諸如“在大是大非面前態度要鮮明”、“帶著感情和責任做好老幹部工作”、“縣委一班人要遵守六項規定”、“不講效率,改革就是一句空話”、“改革戲必須大家唱”、“剎住新的不正之風沒有氣勢不行”等等文章和講話中,我們可以看到今天一系列講話的思想淵源和實踐根基。

在書中有這么一個小故事:同志主張簡化就是效率,速度就是效率,並以身作則,全身心、高效率的投入到人民的事業中去。當他到某鄉搞調查時,發現鄉黨委書記和鄉長正忙得團團裝。原來是縣直一機關一個上午就往這個鄉里派了三批人馬,調查了解同一個問題,還都點名書記鄉長接待。看著滿天飛的欽差大臣,臉上露出慍色。在辦公室,他又看見縣直某局一周之內發了兩期簡報。這一下,他火了:“給局長打電話,先把打字機封了,再讓他們重學縣委有關規定!”為人民服務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當年遠見和作為,到如今仍然時刻警醒著我們,“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中整治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便是當時的寫照。

“惟知之深,故愛之切”,在撰寫的《我愛自己的第二故鄉》一文中,他寫到,正定是我的第二故鄉,正定人民是可愛的人民,正定人民具有剛強智慧的素質,勤勞樸實的傳統,更有不甘現狀、勇於開拓、發憤圖強的雄心。 從正定期間的愛民之心到20xx年新年賀詞中“我要為我們偉大的人民點讚”,有一根紅線緊緊相連,在時光流逝中,永不褪色,這根紅線就是“知民愛民”。

細讀此書,深受啟發:愛,若流於形式,很快會流失。知,若只停留於書本上,總會讓人厭惡,最終遭唾棄。作為人民公僕,從來就不是喊喊口號的事;為人民辦實事,也從來不是發發檔案就能完成的。為民情深,必須是在深徹地了解國情之後,才能以“三嚴三實”標準,辦好事辦實事,馬上就辦辦就辦好。因為只有這樣的情感才能因地制宜,知行合一,才能刻骨銘心,感人肺腑。

我們一定要把學習領會《知之深愛之切》這部著作與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於內心深處真正知曉、明了,並融入真感情。與此同時,要將此與學習落實對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結合起來,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問題,不斷增強對講話精神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成為“四鐵幹部”。

領導幹部《知之深愛之切》心得體會範文6

《知之深 愛之切》這本書拿到手後,粗粗地翻了一遍,看到裡面有幾篇的文章,如《高風昭日月 亮節啟後人》等,曾經在報紙上讀過。當時就感覺這些文章筆法細膩、思想深邃、情感動人,很是喜歡。書在眼前,自然願意再次細讀慢品,由前向後讀過,再循著作者的筆跡由後向前復讀。書中情景,不斷湧現,不少場景,引人入勝,重點章節,駐足端詳。

從書中可以看到青年時期的挽著褲腿、穿著跨欄背心“躬耕鄉間”的身影,可以感受到意氣風發、鬥志昂揚、指點江山的豪情。他在正定縣工作的3年多時間,幾乎走遍了正定的每一個鄉鎮村莊,他真心把正定當成了自己的家鄉,對這片熱土傾注了極大心血,對這裡的農業、工業、農民、農村傾注了極大精力,他為正定縣的改革開放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歷久彌新的思想觀點和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該書40篇講話、文章、書信和回憶文章,是當年工作軌跡的生動記錄、從政品格的真實寫照、思想方法和實踐探索的集中展現。充分體現了青年時期就具有的堅定政治信念和博大胸襟、改革思維和歷史擔當、民本情懷和務實作風。也能夠清晰地感受到黨的以來系列重要講話思想體系早年的認識來源和實踐基礎。深入學習領會這本書的精神實質,必將對我們堅定信仰、改進作風、促進工作創新產生深遠意義。

在此,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對其中四篇文章的認識和感悟。

第一篇是《到基層尋找“源頭活水”》。這是1984年3月28日給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四大班子領導的一封信。這封信區區400餘字,但卻鮮明地提出了反對官衙作風、凡事務求貫徹以及領導幹部要到基層親自摸情況、聽反映、尋找“源頭活水”,以“更加有效地指導工作,解決問題”的勤政務實觀點。信中提出“4月份每人了解10個典型”的具體要求。最後他說:深居簡出,習之已久,願能以此為開端,興起調查研究之風。我常常在想,我們的公務員、我們的機關幹部、我們的黨員領導幹部是幹啥的?回答肯定是幹事的;那我們是為誰幹事的?回答肯定是為民幹事的。可是天天習慣於坐在冬暖夏涼的辦公室看檔案、聽匯報、拍腦袋決策辦事的大仙們,真的知道老百姓想的是啥難的是啥盼的是啥反感的是啥嗎?有的人拿著俸祿,碌碌無為,對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不聞不問、推脫敷衍;更有一些人眼睛盯著利益,嘴上打著官腔,心裡打著小九九,多少年都沒有乾過一件真正於國於民有益的事兒,還天天說自己如何如何辛苦。對照這封信,捫心自問,你乾的是“打糧食的活”嗎!

黨的幹部需要上為黨和國家分憂,下為黎民百姓解難。根植於人民,才能設身處地地站在民眾的角度看問題、辦事情。作為民族宗教工作者,我們工作的一切出發點和落腳點,理所當然地要站在全力維護民族宗教領域和諧穩定、依法保障少數民族和信教民眾合法權益、積極推進民族宗教工作創新發展的角度,撲下身子、邁穩步子、腳踏實地、真心實意地去摸清底數、兜清問題,掌握規律,完善舉措,形成系統有效地服務管理章法,有效解決制約民族宗教工作健康發展的瓶頸難題。

每個人都應該心中有責、各司其職、盡心盡責,做好份內的工作,不當看客,不當甩手掌柜。剛剛開過的全省民宗局長會議,印發了20xx年的工作重點,其中提出的進一步制定“教職人員管理辦法”“宗教活動場所管理規定”“宗教活動安全管理規定”與前段時間通過的《加強全省性宗教團體規範化建設與管理的規定》一脈相承,漸成體系。要把這些辦法制定、落實好,使之具有全面提升宗教工作依法管理水平的標誌意義,就必須深入實際、深入基層,廣泛徵求各級幹部和宗教界人士的意見建議,讓辦法規定成為良法、成為有效之法。

第二篇叫做《縣委一班人要遵守六項規定》。這是1983年12月6日主持起草、審定的檔案。該檔案從“總攬全局,抓大事;反對官衙作風,注重工作實效;搞好一班人團結,維護縣委領導的統一;以身作則,不搞不正之風;加強學習,不斷提高領導水平;樹立雄心壯志,為四化爭先創優”6個方面對縣委領導班子提出要求。其中的“同心以對、協力以保”兩句話,精闢地論述了縣委一班人應具備的精神狀態。他要求每個領導幹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上,自覺在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對每個時期的重點工作,縣委成員要同心以對、協力以保。

曾經在組織部門工作多年,我的理解,之所以我們黨的各級黨組織叫委員會,最主要的一條就是民主集中制,委員會成員既要各負其責,又要通力協作,而不是各管一攤、各行其是。

黨的以來,黨中央制定實施八項規定、紮實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推進“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對黨內思想之塵、作風之弊、行為之垢進行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 “四風”問題得到有力整治,一大批多年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得到有效化解。我們廳通過紮實開展系列活動,廣大黨員幹部受到馬克思主義民眾觀點的深刻教育,貫徹黨的民眾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明顯增強。尤其是最近一個時期,三個檔案、機關文化建設等舉措的推出,進一步實化深化了專題教育,調動了廣大幹部的創業幹事激情,也從根本上落實了同心以對、協力以保精神。這才是一個和諧幹事機關應有的氛圍。

第三篇叫做《剎住新的不正之風沒有氣勢不行》。這是在1985年3月6日全縣黨委書記、鄉鎮長會議上的講話的一部分。在點名四個方面不正之風后,他指出,新的不正之風的嚴重性在於某些人目無黨紀國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產生新的不正之風的原因,主要是存在對黨對人民不負責任的官僚主義忘記和背離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剎住新的不正之風,沒有一點氣勢不行。要認真抓,堅決做到有令則行,有禁則止。

之所以這么多年過去了,這些不正之風積弊難除、積重難返,關鍵是很多人不喜歡當“包公”,還有些人偏喜歡當“馮道”。當好人行,但不能當“老好人”。如果人人都是好好先生,見怪不怪,見不正之風不糾正,那毀掉的只能是黨的事業、人民的福祉。有人說:幹活不幹活都得有碗飯。那要看這碗飯該如何給,給了想乾實幹的人,就能激勵更多人的鬥志昂揚,給了遊手好閒的人,那就會打擊幹活人的積極性。各級班子是這樣,每個單位、處室也應該是這樣。說白點,黨的工作,需要每一個幹部去承擔,而不是一部分人乾,另一部分人在看或在製造麻煩。大家環顧一下,我們的身邊有沒有在看的,有沒有搗亂的,有沒有渾渾噩噩度日的,有沒有還想搞個小圈子的?對照上述六條,照照鏡子,有病趕緊治,有問題立即改,讓我們的廳機關正氣升騰,人心向暖。

第四篇是《他耕耘在正定的原野上》。這篇文章是1985年1月記者蔣豐在《中國青年》雜誌上發表的通訊。在文章第三部分“有了戰略目標就要有戰略行動”中,有當時寫給專家學者的一封信,內容如下:XX同志:冒昧上書,請原諒……我們地處基層,人才短缺,技術落後……起步之難可以想見;況且我本人才疏學淺,涉政未深,經驗不足,能力有限,也時時感到力不從心。經過慎重考慮,我想求助於您……聘請您為我縣顧問。我想,您一定不會拒絕正定縣委、縣政府及全縣45萬人民的一片誠摯之心的。這樣100多封落款“學生”的書信寄到專家、學者手中。……很快,數學家華羅庚、經濟學家于光遠、教育家潘承孝、食品專家杜子端等58名專家學者欣然應聘,成為正定起飛的“顧而問之”。

這種謙恭好學的品質,讓我由衷欽佩。一個風華正茂的縣委書記,為了正定的發展,為了人民的事業,不恥下問,甘當學生。再看看我們的一些黨員幹部,有了點成績就驕傲自滿,飄飄然起來。新的知識不願學,新的技能不掌握,新的形勢不適應。曾經一度我看到不少的單位出現這樣的情景:上班期間,人人抱著個電腦,玩紙牌、鬥地主、打麻將、聊QQ,還有的連這些也不乾,抱著電話煲電話粥,哼哼哈哈一聊就是半天。先不說這樣會浪費國家的物力人力資源,就是對個人來講,也是浪費,因為你虛度了美好的青春年華。我們的共學堂制度的建立,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上述問題,但如果沒有一個“活到老學到老”“把學習當成一種修養”的態度,恐怕也只能是看看閒書了解些奇聞異事而已。我自己也是工作之餘時有發獃,有時感覺不知道學些什麼,可工作起來又時刻感覺掌握的知識是如此的匱乏。比如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務的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儘管經常翻看書籍,但能夠記得住、用起來得心應手的依然很不夠。加之自己不是法律科班出身,在政法處長這個崗位上仍時時感到力不從心,儘管不敢稍有懈怠,但也常有被動應付情況。學了上述文章,感觸頗多,受益匪淺。堅定了乾好工作的決心信心,辦法總比困難多,努力就會有收穫。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談治國理政》《關於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四個全面”戰略思想學習讀本》《知之深 愛之切》這些好書,我們還得好好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