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李保國》觀後感範文600字3篇 李保國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電影《李保國》給觀眾展現什麼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忘我付出精神,什麼是真正的無私。李保國說的每一句話都深入人心,感人至深。接下來小編在這裡給大家帶來20xx《李保國》觀後感範文600字,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xx《李保國》觀後感範文600字3篇

20xx《李保國》觀後感

近日,電影《李保國》正在熱映,為學習李保國精神,我們單位組織黨員幹部觀看了此影片。我們懷著十分激動的心情看完了電影,內心洶湧澎湃,敬佩之情溢於言表。

李保國,河北農業大學一名普通教授。他35年如一日情系太行,把課堂搬進山溝,把實驗室放在果園,把論文寫在太行山上;他見不得百姓受窮,一頭扎進窮山溝,10多萬農民因他而脫貧,被譽為“太行新愚公”。年僅58歲的他因心臟病突發猝然離世,留給人們無盡的悲痛。

觀看完電影,大家熱淚盈眶。哀思之後,我們更應該化悲痛為力量,爭做李保國式黨員幹部,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學習他甘於奉獻、不為名利的精神追求,傳承他待百姓似親人的為民情懷,弘揚他讓荒山披綠、窮嶺生金的責任擔當。李保國同志既是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也是廣大黨員、幹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學習的榜樣。李保國雖然走了,但他的精神不會走,他的事業不會走,燕趙大地一定會湧現出千千萬萬個李保國,匯聚起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磅礴力量。

我們要把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的學習活動與“兩學一做”緊密結合起來,用李保國同志的感人事跡與崇高精神引領黨員幹部做合格黨員,堅持苦幹實幹,立足崗位奉獻,勇當時代先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學習活動與推動河北廣播電視台改革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激發廣大幹部職工的奮鬥激情,強化廣大黨員、幹部宗旨意識,弘揚擔當精神,為促進河北廣播電視台(集團)事業、產業更好、更大、更高、更快、更強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20xx《李保國》觀後感範文

這部電影拍攝很走心,笑中帶淚,用一種幽默詼諧又不失溫情動人的方式,講述了李保國教授的感人事跡,傳遞著一種社會正能量。

一時代應有一時代之精神,一時代應有一時代之擔當,而李保國教授就是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的英雄。

他用一生的心血和汗水帶領崗底村的村民脫貧致富。如果說他是一位大學教授,不如說更像一位淳樸的農民大叔。“要把我變成農民,更要把農民變成我”,真正的理論不是寫在書本上,而是深深紮根在泥土中。不需要好萊塢耗資幾億打造的特效,真正的英雄是在淳樸和平凡中帶給我們觸碰心靈的感動,讓我們每個人肅然起敬。

震撼我們的是三代人紮根太行山,將窮鄉僻壤變成良田沃土的“太行山精神”。而我們每個人也需要一種如愚公移山,那是一種不服輸,不怕苦的執著,這種精神便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代代相傳,光耀千秋。

李保國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35年如一日,李保國始終把黨和人民的需要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長期奮戰在扶貧攻堅和科技創新的第一線,把畢生精力投入到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之中,創新了太行山板栗、蘋果、核桃栽培等技術體系,培育出“富崗”蘋果、“綠嶺”核桃等多個全國知名品牌,實現山區農民增收28.5億元,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貧新路。李保國用紮根山區的一生詮釋了什麼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用奉獻的一生踐行了做一名合格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

奉獻就是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絕對忠誠。革命戰爭年代,為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事業,成千上萬的共產黨員衝鋒在前、出生入死,倒在了敵人的槍口下,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人民民眾的好日子。而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面對太行山區“旱、薄、蝕、窮、低”的艱險面貌,李保國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先輩們流血都不怕,咱們流點汗算什麼”,便全身心的投入到太行山區的開發研究中。起早貪黑、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山當餐桌地當炕,躺在地上吃乾糧”,李保國帶領團隊用數年的時間創造了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區“聚續”生態農業工程技術,使石質山地造林技術發生革命性變化,過往的8000畝荒山禿嶺變成“太行山最綠的地方”,獲得聯合國“全球生態五百佳”提名。

奉獻就是時時刻刻將人民民眾的需要擺在第一位。作為一名教授,李保國堅持將科研課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民眾最需要、最受益的選題上,“老百姓需要什麼,我就研究什麼”。“深眼悶炮”控制爆破鬆土蓄水技術、隔坡溝狀梯機械整地技術、太行山片麻岩區“蓄、集、整、改、排”防洪減災工程技術、太行山板栗集約栽培技術、優質無公害草果栽培技術、綠色核桃配套栽培技術……只要是能夠為民眾帶來福利,為地區發展帶來效益的技術,他都義無反顧的埋頭研究。李保國紮實苦幹、奮發作為,用“滾石上山”的勇氣攻下一座座貧困的城池,讓他不僅成為了民眾致富的帶頭人,更成為了民眾幸福的引路人。

奉獻就是至始至終將責任擔當扛在肩上刻在心裡。在李保國心裡有一道永恆的數學題,農民=自己。他曾表示,這輩子幹得最過癮的事就是“把我變成農民,把農民變成我”。李保國深深地了解,僅僅自己或科研團隊掌握技術是不夠的,只有讓廣大民眾都了解、熟悉、掌握,才能讓野嶺荒坡變成金山銀庫。辦夜校、搞培訓、出書籍、編口訣,李保國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手把手的為鄉親民眾講解新技術,使技術真真正正的刻進民眾的心中,成為民眾的拿手本領。35年來,李保國先後舉辦不同層次的培訓班800餘次,推廣36向實用技術,培訓人員達9萬餘人(次),成為民眾當之無愧的職業技能導師。

奉獻還是低調做人、謙卑處世的生活態度。李保國始終把自己取得的成就歸功於黨組織和廣大人民的支持幫助,“是黨和人民成就了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將能夠參與黨帶領全國人民奔小康的千秋偉業而感到自豪。在協助山區人民脫貧致富的路上,他始終秉持共產黨員廉潔奉公、無私奉獻的赤子之心,“記利當計天下利”,從不收百姓的一分錢,更不占企業的一份股,無怨無悔。

牢記黨恩、對黨忠誠;紮根民眾,無私奉獻。李保國的事跡告訴我們,一個共產黨員的無私奉獻精神所激發出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能夠產生源源不斷的進取動力,讓人民民眾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金杯銀杯,不如百姓心中的豐碑。請讓奉獻成為新時代最美的鏇律,成為共產黨員最可貴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