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天氣之子》最新觀後感影評心得5篇

《天氣之子》是新海誠繼《你的名字》之後又一部動漫,相信大家之前都有看過新海誠的作品,裡面唯美的畫風讓我們給了新海誠的一個特殊的稱號,壁紙狂魔。作為新海誠的冬粉,大家隊友這部動畫有著什麼樣的看法呢,下面小編整理動畫《天氣之子》最新觀後感影評心得,歡迎閱讀。

動畫《天氣之子》最新觀後感影評心得1

《天氣之子》的第一個畫面,雨滴撞在玻璃窗上,反射著城市夜晚藍綠靛紫的燈光,跳躍著濺開化成小水珠。撞在窗上雨聲、落在水潭中的雨聲、從地面反彈的雨聲,呈現出不同的音質。影像的表情、聲效的節奏感,緻密而立體的場景描繪,充滿現實感又仿佛穿越異世界,將人瞬間帶入暴雨傾盆的東京。劇情展開之前,《天氣之子》首先展示的是動畫電影聲畫表現力的進化形態。

新海誠能否在新作中完成自我超越?《你的名字。》三年之後,每個人都帶著同樣的疑問去看《天氣之子》。期待值與評價基準被無限抬高,人們屏息凝神,希望看到一部既深刻又精緻,既娛樂通俗又具風格的電影。

面對十全十美的期待,新海誠的方向明確——《天氣之子》無疑是一部精緻而具娛樂性的電影。在繼承以往的影像風格的基礎上,將視聽感官體驗推上了新台階。雨和夜景兩個元素的大量出現,為《天氣之子》中實現的技術革新提供了展示台。《言葉之庭》的雨、《秒速五厘米》的坡道、《你的名字。》的神社,過去作品中的元素以更壯麗細緻的樣貌出現。雨滴的下落速度,水的質感、街道上的每一塊看板、霓虹燈的明暗;大廈縫隙中的電線,樹木間隙落下的陽光——對東京這座城市的細節捕捉,讓人雙眼無暇追逐。“壁紙狂魔”、“新海誠濾鏡”這些稱呼多少帶著揶揄,而新海誠的過人之處在於他並不懼怕“看膩了”的評論者,把細膩的畫面發揮到極致,並嘗試了更大膽的剪輯。長達數秒的黑屏,強化不安的情緒;近於航拍俯視東京的宏大視角表現整個城市的沉沒,這是此前作品中沒有的。

動畫《天氣之子》最新觀後感影評心得2

延續boy meets girl模式,主角是離家出走的少年帆高和父母雙亡的少女陽菜。外部世界的危機——天氣異常、暴雨成災成為男女主角的主要阻礙。而少年沒有將拯救世界危機視為己任,驅動他的是非現實的、感情的力量,只要能和女孩在一起,氣候是不是異常、城市會不會淹沒都無所謂。

“勇氣”是少年自我肯定的關鍵字,“對抗”成為了他面對世界的基本姿態。而對於電影觀眾而言,這種“對抗”和“勇氣”很難信服。少年的“全世界與我為敵”帶有臆想成分,將與成年人和社會制度的對立稱為“勇氣”,把一切暴走行為冠以“愛”的名義正當化。少年只顧站在世界中心大聲呼喚愛,不顧旁人目光喊得聲嘶力竭。

離家出走、與警察對峙,《天氣之子》主人公在對抗世界的過程中把自己推向邊緣。成年人被設定在主人公的對立面,既不能伸出援手也無法溝通。一起製作雜誌的須賀起初是隊友,中途轉變為了敵人。

讓少女留在世間,代價是東京的沉沒。但對東京被水浸沒的後果並無具體描寫,似乎一切與他們並不相干。“晴女”陽菜的超能力確實能夠給人們帶來歡樂,不過就算兩年間大雨不停,城市仍舊照常運轉。“世界本來就是狂亂的”——新海誠通過須賀這個角色之口講出了自己的世界觀,世界本來就是狂亂的,所以我們能做只是彼此抱團取暖。

整部電影幾乎全程處於情緒高漲的狀態,留給人放鬆喘息的時刻非常少。“中二病”模式全開使本片口碑兩極化,肯定主人公“少年意氣”與反感他“自我意識過剩”的聲音皆有。評論家宇野常寬說,新海誠已經從“純粹的中二病”轉變為“職業的中二病”。言下之意,《天氣之子》中的氣候災害只是刻意製造的矛盾,並不指任何現實問題和社會矛盾,不含有困惑和憤怒,因此無法撼動人心。如果說《秒速五厘米》《言葉之庭》時期的新海誠沉溺自憐,那么經過《你的名字。》的商業成功,已經演變成有意識地複製同樣的故事模式了。

動畫《天氣之子》最新觀後感影評心得3

本身作為你的名字的絕對冬粉,曾經創下自己影院觀影次數最多的記錄,可想而知對於此片是即激動渴望,也有點不安。畢竟看過新海誠作品的大概都知道,你的名字多少有點撞大運的成分。這個壯大運不是票房的運氣,更多的是製作更精良,且靈感更好的意思。所以這部最新作,資源可能還是很好的,但創作靈感是不是還能保持你的名字那樣的程度就很讓人擔心了。觀影結果是,擔心確實是正確的,至少我是這種感受。

總體的觀感體驗是,和你的名字相比,故事的完整性合理性都差了不少,而且同樣是類似於神話傳說日本民俗的設定,也不如你的名字來的清楚明了。而且更要命的是,情感的積累,在我看來是差你的名字很多的。而且音樂做的感覺也不如你的名字那么好聽那么恰當。優點的話,感覺各種人物更加鮮明討喜,畫面也有了很多鏡頭語言的嘗試。

故事方面,這部相比你的名字來說要簡單明了。其實說白了,這部片子的故事並非像你的名字那么重要,全片大量的時間都是為了突出人設。一開始大量男主賣慘的內容就是為了突出男女主本是天涯淪落人的設定。中間三人各種找住處也是為了凸顯三人的境遇悲慘。如果拋開這些看故事本身,就會發現這是一部用一句話就能完美詮釋的片子。故事過於單薄,而大量的時間又是用來烘托情感和做人設,所以到頭來當我看完走出影院時,腦子裡是空的。

人設方面,雖然這部片子的人設應該比你的名字來的更生動,比如酷酷的社長侄女,長得有點星際牛仔里斯派克那樣的邋遢大叔,又或者是早熟女性緣爆棚的小弟弟,其實都是那種很招人喜歡的人設。尤其是弟弟,平時看起來是個小花花公子,但是穿上晴天娃娃後的樣子又可愛至極。但問題是,男女主的設定仍然有種當初看你的名字時的感覺,過多的情感而沒有什麼個性的描寫。

動畫《天氣之子》最新觀後感影評心得4

關於天氣之子裡面的問題都有哪些呢,影迷們是否能發現。

1,世界觀的設定有點不清不楚。隨便一個人去屋頂神社拜一拜就能成為天氣之子嘛?再比如女主不斷用祈晴結果導致自己消失到了雲上,但男主卻能用3年大雨換回女主本體。神社的功能過於混亂。這一點我感覺比起之前的你的名字來要模糊不清。而且,一個人人都知道的可以祈晴的人,人們卻對他們無動於衷,這一點看上去更像是一個童話故事。但影片中除了這一點外,其他又過於現實,讓我看的時候有點找不著北的感覺。新海誠有意忽略世界,而是將目光完全聚焦到幾位主要人物身上,帶來的反而是一種不和諧。

2,結尾的部分,男主用三年大雨幾乎毀滅了東京,換回了女主。但結尾部分新海誠刻意的沒有展現被大雨淹沒的東京對人們到底帶來了什麼影響。雖然結尾也有大量的空鏡頭來交代東京的變化,但我們除了被水淹的城市外,我們幾乎看不到任何痛苦的地方。你們仍然嘻嘻笑笑的過日子。我能明白這么做的用意是要刻意避免讓觀眾感受到男主的罪孽,但不這么做,又很難體現出男主寧可我負天下人的決心。就好像片頭時男主的旁白那樣,這個世界根本不知道我們幹了什麼,只是因為他們都沒有感受到世界的變化而已啦。新海誠刻意避免了災難後東京人的悲慘感受,可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觀眾根本無法接受一個讓人類遭罪只為了救回自己女朋友這樣的設定吧。但故事又要刻意描寫一個小我大與眾生這種明顯違反日本當下的世風的反例,就真的有點畏手畏腳了。

3,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情感的積累。我覺得這一部的情感積累來的並沒有你的名字那么循序漸進。我至今記得看你的名字的時候是會流眼淚的。但看這部時,那幾個情感爆發點讓我感覺的不是感動,反而是非常的尬。就好像很多爛劇里爛演員的狂吼亂叫。我覺得這片子的情感積累回想起來雖然有,但因為片子的發展並沒有你的名字那樣一步一步的發展起來,導致的問題就是情感積累不夠,但結尾的煽情比你的名字還用力,結果就是個大寫的尬。尤其是那個日劇跑,我真的看的尷尬病都出來了。

動畫《天氣之子》最新觀後感影評心得5

《天氣之子》是由Comix Wave Film負責製作,由新海誠執導的一部奇幻愛情動畫,醍醐虎汰朗、森七菜、小栗旬、本田翼等人參與配音。影片以天氣變化混亂的時代為背景,講述被命運操控的少年與少女,自己“選擇”生存方式的故事。影片於20xx年7月19日在日本上映,20xx年11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從看到的第一眼你就能看的出,這是一部非常新海誠的作品,這不僅因為畫面如壁紙的精美,更是在故事的整體的框架和基調上都太有新海誠的味道了!那怕你不知道電影的導演是誰,在看完之後的一瞬間你一定會說這是新海誠的電影——因為它太新海誠了!這部電影有太多熟悉的味道,熟悉的老舊大樓、熟悉的日劇跑、熟悉的日劇喊、熟悉的曲調、熟悉的奮不顧身......這一種種一件件仿佛都刻上了新海誠的烙印。

網上對《天氣之子》的爭議都是在設定和發展的不合理上,這點小編真的很認同,有些劇情的存在就是為了故事的結局服務,一些很扯的設點用來推動劇情的發展,這引發了一些不合邏輯的行為,導致了這部電影的觀感稍降。傳達的想法也過分的簡單粗暴,這也是讓故事性稍顯薄弱的地方。

但新海誠的電影畫面的精美依然成了標配,加上優秀的配樂著實讓人震撼,音與畫的完美配合無限的拉高了在我心裡的地位,這也是為什麼即使劇情上有那么一點漏洞,但看到高潮部分時我依舊能激動不已。新海誠的電影就是這樣他有天上的浪漫同時也有地上的絕望。

總體來說瑕不掩瑜,是一部完全值得觀賞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