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司法行政工作計畫

(二)以維護社會治安持續安全穩定為重點,不斷深化平安通州建設成效

堅持調解優先原則,不斷放大大調解工作的效能,努力化解各類社會矛盾。一要加強調解組織建設。要按照“六有”(有牌子、有章子、有調解庭(室)、有檔案櫃、有四薄兩表、有工作檯帳)、“四規範”(規範組織網路、規範調解程式、規範調解卷宗、規範工作制度)、“三化”(場所固定化、隊伍職業化、業務專業化)的要求,加強市、鎮、村三級調解組織建設。上半年,各鎮(區)專職調解員的配備要達到“三個二”的要求。二要做強品牌特色。各地要以提高化解矛盾糾紛能力為中心,進一步規範運行機制,配齊配強工作人員,努力發揮好調處中心的實戰功能。要通過發揮自身優勢,多解決一些黨委政府關注、人民民眾關心的重大疑難糾紛,樹立司法行政部門的權威,贏得黨委政府和人民民眾的認可。要以“三站一中心”建設為載體,發揮優勢,做強品牌,進一步拓寬訴調對接、檢調對接、公調對接等銜接渠道,不斷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銜接的大調解工作體系。3月上旬,在市人民法院設立人民調解視窗。三要提高調解工作實效。要切實加強對矛盾糾紛的研判分析,不斷完善矛盾糾紛定期排查調處制度。要重點做好因金融危機和農村改革發展引發的新型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工作,加大對事關民生的征地拆遷、環境污染、勞動爭議、醫患糾紛等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力度,及時發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方面存在的問題和隱患,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和建議,努力促進民眾關心問題的解決,做到矛盾糾紛早預防、早發現、早解決,切實防止矛盾積聚、風險疊加、局面失控。

立足於預防犯罪,在彰顯幫教成效上下功夫。一是要落實管控措施。要嚴把人員“進入關”,做到轉遞、報到、登記、建檔、立卡等手續齊全,程式規範。要堅持定期走訪和個別走訪相結合,切實做到對刑釋解教人員底數清、情況明,確保無脫管漏管現象的發生。要加強對重點對象走訪,做到刑釋解教人員有生活困難必訪,有矛盾糾紛必訪,有異常情況必訪,及時了解他們的現實表現,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年內,要開展不少於2次的集中排查走訪活動。二是要豐富幫教形式。要加強過渡性安置基地建設,4月底前,各鎮要建立1家過渡性安置幫教基地,安排適量刑釋人員進基地工作。要加強與勞動、工商等部門的協調, 6月底前,建成通州市幫教安置技能培訓中心,對刑釋解教人員進行就業技能培訓,幫助刑釋人員提高自主擇業的能力。9月份,組織成員單位到監獄開展延伸幫教活動。三是要實行分級管理。對被列入一類管理的對象,要通過建立責任制,落實責任人,開展結對幫教、每周走訪等形式,加強幫教和監控,防止重新犯罪。對被列入二類管理的對象,要通過開展季度走訪、見面談心等形式進行幫教,促使其改過自新。對被列入三類管理的對象,要通過親情幫教,使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成為對社會有貢獻之人。

著眼於強化監管,不斷深化社區矯正示範區建設。一要加快“三中心、一基地”建設。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成立通州市社工服務管理中心。建立統一招錄、統一使用、統一考核、統一保障的專業社工管理模式。要加強社工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實際能力。上半年,成立通州市社區服刑人員集中教育中心、心理諮詢指導中心。要聘請心理學專家、心理諮詢師參與教育矯正工作,要定期開展矯正常識、形勢政策、法律法規等教育。要為社區服刑人員提供健康教育、心理諮詢、心理輔導和心理疾病治療等服務。5月底前,各鎮要建立社區服刑人員公益勞動基地。適時建立市級集中公益勞動基地,逐步實現公益勞動制度化、規範化、基地化。二要加強日常監管。要堅持定期排查分析制度,準確掌握每個矯正對象的思想狀況和活動情況。要進一步完善分類管理制度,對又犯罪可能性較大的社區服刑人員,實行重點管控和重點矯正。要堅持集中學習教育制度,各鎮每月定期組織一次集中學習教育活動。要堅持思想匯報制度,做到所有的矯正對象每月不少於兩次電話匯報和一次書面匯報。要堅持請銷假制度,社區服刑人員外出,必須按規定履行請假手續,防止個別矯正對象因逃避集中學習教育和公益勞動而請假的現象。市矯正辦要加大對日常管理制度執行情況的督查。三要加強風險評估工作。要在去年試點的基礎上,全面實施社區矯正對象風險評估工作。要根據問卷調查總分及繪製的曲線圖,認真分析缺失因素,結合走訪、調查所掌握的實際情況,對其風險狀況進行綜合定性分析,科學確定監管等級。對風險評估確定的再犯罪可能性高的社區服刑人員,要採取更為嚴密的監管措施,制定相應的矯正方案,有效預防重新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