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工作總結

XX年,全市城市管理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幹新三年,再創新輝煌”的戰略決策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目標,以十六屆三中全會為指針,以“大幹新三年,再創新輝煌”為主線,以“四個進一步”為重點,認真組織實施“一六”工程,進一步理順城管體制,完善城管體系; 進一步改革城管機構,健全城管機制;進一步配套基礎設施,改造背街小巷;進一步嚴格城管執法,嚴肅隊伍管理,通過紮實有效的工作,促使市民素質進一步提升,街巷變新,城市變靚。年內,市城管局被評為長沙市唯一的全省文明機關。

一、積極推行“重心下移”,城管體制進一步理順

為努力構建科學規範、運行高效、設施完備,符合社會化、專業化、現代化要求的城市管理新體系,加強城市的經常性管理,提高城管綜合執法水平,探索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的建立,充分調動市、區兩級政府抓城管工作的積極性。按照重心下移、責權一致和講求實效的要求,進一步確立城區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體地位,理順市、區、街道和社區的管理體制,明確各自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和職責,形成以市為核心、區為重點、街道為基礎、社區配合的分工科學、責權明確、務實高效、運行有序的管理體制。年內,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的決定》正式出台。於XX年1月正式實施。

一是加強領導,科學決策。年初,市里成立了以市委秦卓夫副書記為組長、市委常委謝建輝部長、市人大龔羅生副主任、市政府湘平副市長、市政協副主席李克儉等領導為副組長的城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市城管局局長吳念公任辦公室主任,市公安、國土、規劃、五區政府、衛生、環保、工商等數十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參與的城管工作領導機構,各區亦相應成立了班子,為城管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領導組織保障功能。

為改變過去城管系統市區兩級人權、財權、物權、事權相分離的局面,2月份,由市城管局牽頭,從市委辦、編辦、市人事局、財政局、城管局抽調人員組成全市理順城管體制工作機構,在市城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指導下開展體制理順工作。市委副書記秦卓夫、市政府副市長湘平多次帶隊到區街和城管系統展開調研,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為理順城管體制提供了決策依據。市委、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專題討論,科學決策,《決定》初稿形成後,多次徵求市直各部門及區街、基層幹部的意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幾易其稿,使《決定》的出台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可行性。

二是堅持“兩級政府兩級管理,兩級政府兩級投入”原則,充分調動市區兩個積極性,堅持“抓大放小”。為充分發揮各區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強日常性維護和管理工作,真正形成“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路”的城管工作體系,參照北京、青島、杭州等先進城市的作法,市級重點抓好城市主幹道、市區二環線、五一大道、湘江大道、芙蓉路、韶山路6條主要幹道和新世紀體育中心、五一廣場、芙蓉廣場、濱江風光帶4個重要公共場所,將次要幹道、背街小巷、居民社區管理職能下放到各區。

三是以進一步理順財政管理體制為突破口,建立市區兩級公共財政投入機制。將城市管理工作的部分事權、財權下放到區、街道和社區,逐步建立起市、區兩級公共財政的投入機制。按照理順體制總體思路,市級管理任務的維護經費由市財政安排,區級管理任務的維護經費由區財政安排;原有專項工程遺留欠款由市財政逐年安排解決,市級財政對城市管理的投入力度不減,主要用於城市基礎設施的擴容、提質,垃圾站、公廁的新建改建,道路大、中修,城區綠化提質改造以及解決專項遺留欠款考核獎勵等。區級財政增加的資金主要用於各區城市基礎設施日常維護和離、退休人員的工資。

四是以環衛、市政、園林三局改革為切入點,進一步健全城管機制。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堅持“政事分開、政企分開、以費養事、走向市場”的原則,深化城管各級機構改革。根據理順體制總體思路,對屬於政府行使的行政審批、監管權,按照公開透明的原則,集中由各級政府的城管行政主管部門行使。環衛、市政、園林綠化的作業維護逐步實現企業化,同時堅持“公開、公平、公正、效益”的原則,根據市場化運作機制,全市所有維護單位都將參與城市維護任務的招投標。

五是以五個原則為基點,重新界定職能職責。為確保城市管理機制持續、協調、有效運轉,使城市管理工作法制化、經常化、規範化,在理順城管體制中,始終堅持“重心下移”“以塊為主,條塊結合”“責權明晰”“市場運作”“長效管理”的原則,對市、區級、社區(含城區村)城管職能進行了重新劃分:

1、市級的主要職責:對全市城市管理工作進行巨觀決策,編制中長期城市管理規劃目標,制定年度城市管理計畫,並將任務落實到各城市管理相關部門和各城區人民政府進行實施;針對城市管理工作中出現的突出問題開展調研,擬定有關城市管理的規章,並提出政策性措施;對涉及跨區、跨部門的重大事項和事關全局的難點、熱點問題進行協調;對各區、縣(市)及市直各相關部門的城市管理工作實行目標責任管理並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建立經常性監督檢查機制,對各區及市直各相關部門貫徹落實有關政策、法規和完成目標任務情況實施監督,查究行政不作為和行政亂作為行為;負責對涉及城市重大管理舉措事項的資金調配,設立全市城市管理工作專項獎勵基金,對各區、縣(市)及市直相關部門在城市管理工作方面實行獎懲;必要時對城市管理的重大問題和重點區域組織綜合整治和實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