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學期教學計畫

再如,第七組“不忘國恥,振興中華”,語文學習的重點是“蒐集有關資料,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並在學習過程中加以運用”。這一學習重點在“導語”中明確提出;在課後“思考.練習”中要求學生聯繫有關資料理解課文內容;在課後“選做題”中鼓勵學生“蒐集文字或圖片資料,了解中國曾經蒙受的恥辱,以及今日祖國的強大”;在“口語交際.習作”中,引導學生在寫讀後感和進行演講時用上自己蒐集的資料;在單元後面的“回顧.拓展”中,組織學生交流蒐集和運用資料的方法、收穫,展示本單元的學習成果,體現對相關資料的靈活運用。這樣,結合“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專題,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而且在蒐集、運用資料上反覆實踐,以有效地培養這方面的能力。

(三)課文既保留傳統的優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時代感的新課文。

本冊教材保留了“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教科書”的一些優秀篇目,如《落花生》《地震中的父與子》《“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圓明園的毀滅》《狼牙山五壯士》《

開國大典》,這些課文內涵深厚、歷久彌新,教師們在教學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保留的課文本冊教材中被編入了新的單元,體現了新的教學功能,教師要用新的教學理念重新設計。

教材還選取了一些富有時代感的文章,如,以香港回歸為題材的詩歌《最後一分鐘》,體現現代意識的《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學會看病》。有的課文人文內涵豐富、感人至深,如,《走遍天下書為侶》《我愛你,中國的漢字》(第五組綜合性學習中的閱讀材料)《慈母情深》《青山處處埋忠骨》。

本冊教材體裁多樣,課文中除了散文、古詩、新詩、小說、通訊、說明文以外,還有訪問記《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第五組綜合性學習單元選編的閱讀材料,有謎語歇後語對聯、笑話、通訊報導、韻語歌、書法作品賞析等,在拓寬教材的題材、體裁上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四)強化導學功能,引導學生思考。

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經具備一定閱讀能力的實際,本冊教材不再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精讀課文中也取消了提示語。但是,仍然通過其他方式加強教材的導學功能,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主動思考。

首先,課文後的“思考.練習”,突出重點,兼顧理解和表達。如,《圓明園的毀滅》一課之後設計了這樣的思考題:“課文的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但作者為什麼用那么多筆墨寫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又如,《地震中的父與子》課後,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外貌、語言描寫,仔細體會。每篇精讀課文一般安排四道題,有的引導朗讀或默讀,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有的抓住重點段落或重點語句進行深入理解;有的從表達方式上體會課文遣詞造句的特點;有的從抄寫、背誦方面提出要求。“思考.練習”從整體到局部、由淺入深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學習閱讀方法,同時也更加關注文本,引導學生揣摩語言;另外,思考.練習採用了靈活安排和指定任務相結合的方式。比如,有的課文要求“背誦你喜歡的部分”“把你喜歡的語句寫下來”,體現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思想;有的課文則明確指出“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抄寫課文第七自然段”,加強學習的指導性,也便於學生和教師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