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學期教學計畫

其次,適當調整教材體例,將“口語交際.習作”單列。加強對“口語交際.習作”的指導,增加內容和形式的選擇性。在“口語交際.習作”的編寫上,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靈活,指導更加得力,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聯繫更加緊密。其中,有先說後寫的,有先寫後說的,有二者可以靈活處理的。教材中提示的文字,注意在內容上提供多個角度,在表達上提倡多種形式,增加了選擇性,為學生回歸常態進行口語交際、自主進行習作,留有更大的創造空間。

最後,從本冊起,將原先每組之後的“語文園地”,分作“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兩個板塊。在“回顧.拓展”中新設“交流平台”欄目,旨在側重引導學生小結、交流本組語文學習的收穫,並逐漸養成在學習過程中反思、總結的習慣。這個欄目是低、中年級“我的發現”的進一步發展,引導學生在一組教材學習之後,交流收穫、體會,特別是側重就閱讀、習作、習慣養成的某一方面,進行交流小結,以漸漸悟到讀寫的一些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交流平台”欄目里的提示,僅供教師教學參考。交流、總結的內容可以不受其限制。

(五)改進“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本冊教材安排兩次“綜合性學習”,一次是在“我愛閱讀”專題中,其編排方式和四年級的“綜合性學習”相同,要求學生結合課文的學習,進行一些調查訪問、蒐集資料等活動,交流發現和得到的啟發。

另一次綜合性學習“遨遊漢字王國”安排在第五組,編排方式完全改變以往教材的編法,突破了以課文為主體的單元結構,改為圍繞專題、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首先,在導語中提出學習任務──圍繞“遨遊漢字王國”這個專題,開展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漢字文化,並為純潔祖國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接著提出結合活動建議,制訂活動計畫的要求。而後分成兩大板塊,按兩個階段開展綜合性學習。第一板塊引導學生蒐集

相關資料,感受漢字的有趣、神奇;第二板塊引導學生開展閱讀、蒐集資料、進行社會調查等活動,加深對漢字的了解與熱愛,並為純潔祖國的語言文字出力。教材在這兩大板塊中,分別提供若干必讀材料,提出一些閱讀要求,體現“下要保底”的編寫思想;分別提出活動建議,供師生選用或參考。最後,建議用辦展覽、辦手抄報、開成果匯報會等形式,展示這次綜合性學習的成果,並建議有興趣的學生繼續深入開展探究活動。其中,除了學習專題和必讀材料要予以落實以外,學習的具體內容、方式、方法,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等等,師生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特別是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把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貫穿在整個學習活動中。

(六)拓展學習資源,加強課內外語文學習的聯繫

本冊安排綜合性學習的第一、第五單元,充分體現了大語文觀,體現了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思想。其他各組,從課文的編選、“思考.練習”的設計、語文活動的建議等方面,也都重視向生活拓展。如,讀了說明性文章,啟發學生找來商品說明書讀一讀,看看是怎樣介紹商品及其使用方法的;在“不忘國恥、振興中華”單元,引導學生蒐集圖文資料,了解中國昔日的恥辱和今日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