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第一學期學校工作計畫

XX—XX學年第一學期學校工作計畫

指導思想:

為全面落實教育體育局提出的“創優勢、強內涵、鑄亮點、樹品牌”的工作目標,本學期我校立足實際確定以下工作思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全面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加強學校精細化管理和特色化發展,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根本,創建規範化學校,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根據上述工作思路,將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德育工作

1、樹立領導班子的服務意識

本學期將進一步嚴肅領導班子紀律,強化為教師服務的意識,強化校長領導教學工作的責任,確保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學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學質量的首要地位。領導班子要把講正氣作為第一修養,樹立大局至上的政治境界和奉獻至上的思想境界,把職位作為施展才能的舞台。建立領導班子高效、高質的工作秩序,以此帶動學校的全面高效發展。

2、建設德藝雙馨的教師隊伍

堅持把師德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以師德教育為核心,積極參與師德教育活動,爭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本學期在積極維護教師權益,注重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困難的同時,我們尤其要注重師德塑造和師風培育。我們全體教師要崇尚知識、崇尚奉獻、崇尚事業,要有職業自豪感,要形成我們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學中要尊重學生人格,不歧視、侮辱、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不向學生推薦任何教輔資料;不搞有償家教。

期末學校將在全校範圍內開展評選師德標兵活動, 樹立身邊的榜樣,弘揚正氣,進一步激發老師們的工作熱情。全體教師要樹立集體觀念、團隊意識,進一步加強工作紀律,本學期學校將嚴格落實經校代會通過修訂的學校各項管理制度,在以人為本的同時體現以法治教。

3、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和行為習慣培養

繼續深入落實好中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以“守秩序、講衛生、知禮儀、重信用、愛科學、獻愛心”為主題,加強對未成年人開展基礎道德和日常行為規範教育,還要建立國小生道德行為規範的分層目標體系,並全面落實。同時圍繞上級要求將在少年兒童中推進“民族精神代代傳”、“手拉手創文明、紅領巾在行動”主題教育,開展“手拉手”、“雛鷹爭章”、“中國少年兒童平安行動”活動,加強社區少先隊建設,加強國防教育,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學生的養成教育和行為習慣培養方面將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進一步完善自主管理崗位建設,為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的空間。

本 學期要充分發揮少先隊的德育主陣地的作用,開展以“明星服務崗位”活動為主題的學生自主管理系列活動,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積極性。對校級、班級的崗位要進一步明確責任、要求,讓學生自主申報競爭上崗,加強評議與監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全體學生真正動起來,發揮陣地教育應有的作用。讓學生在參與中找到自身的價值, 提高自理能力 ,增強對班級、學校、家庭乃至社會的責任感。

(2)進一步完善“自主小標兵”評選活動,從引導的角度讓學生知道怎樣正確、自主地發展。

繼續開展每月一評的“自主小標兵”活動,將學生的修養、習慣從應該怎樣的角度列出標準,通過同學評、老師評,每月評選出20%的學生,召開全校大會頒發榮譽獎章,樹立學生身邊的榜樣,引導同學們遵守一日常規,養成良好的習慣。本學期,“自主小標兵”活動的開展重點仍然放在過程中的評議,也就是以評價促發展,讓學生在評價中成長。

(3) 認真落實學生常規管理辦法,發揮值勤大隊的作用,從檢查勸導的角度堵住不文明行為,鞏固養成教育成果。

本學期繼續發揮少先隊執勤大隊的重要職能,實行自主管理。 認真落實日清、周訓、月評;定時反饋,及時勸導違紀學生,引導修正不良行為。執勤大隊要嚴格管理,提高管理質量,建立我校嚴格的養成教育秩序,使之成為我校的特色。

4、落實《規範》,加強德育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的聯繫

本學期結合學校實際,將充分利用校內外德育資源,寓德育於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之中,同時落實《規範》中提出的學生每學年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不少於10天的要求。具體將安排以下活動:一是開展“放飛理想”風箏比賽活動;二是開展“學雷鋒”系列活動;三是開展“緬懷英烈”活動;四是開展“迎奧運”系列活動;五是開展“迎奧運”綠絲帶系列活動;五是開展“讓壓歲錢變得更有意義”賑災義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