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度第一學期學校工作計畫

XX---XX學年度第一學期學校工作計畫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綱領,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及中、省、縣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20字方針和縣教育局XX年工作要點,堅持“質量立校、科研興教、培養特長、全面發展”的辦學宗旨,堅持“以創新求發展,用特色鑄輝煌”的工作思路,以改革和發展統攬全局,深化課改,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規範管理,充分挖掘師生的創造潛能,以打造和諧校園為載體,全面構建和諧校園,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以“三生教育”為突破口,努力促進學生成長、教師進步、學校發展,面對新格局,打造新作風,塑造新形象,力爭工作再上新台階,為“五個神木”建設做貢獻。

二、工作目標

1、注重隊伍建設,提高師資水平。(1)加強政治業務學習,繼續引導教師深入學習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省、縣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貫徹、領會《教育規劃綱要》和省《實施意見》,不斷加強新理念、新機制、新經驗的學習,增強工作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2)加強師德教育,在全體教師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大力弘揚敬業愛崗、熱愛學生、教書育人、循循善誘的精神,激發全校老師多一份熱心、多一點奉獻並展現自己的才能,凸顯人生的價值。(3)加強教師繼續教育。①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在職進修。②組織教師積極參加教育部門組織的各類培訓。③在全體教師中間開展讀書活動。④加快青年教師培養,深入開展“春蕾工程”、“名師工程”。

2、堅持“優質均衡”,提高發展水平。(1)努力提高我校教育成果,“四率”保持100%。(2)認真實施《義務教育法》,按照“辦好每個班級,關注每個學生”的工作要求,堅持做好“四個都能夠”:每個班都能夠精心設計、布置班級環境,做到班容班貌好,有個性、有創意;每個班都能夠為每個學生提高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供必要的指導;每個班都能夠營造一個“團結、活潑、積極、向上”有較強集體榮譽感的班級氛圍;每一位教師都能夠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最優質的教育服務。

3、堅持依法治校,強化流程管理。(1)教學方面:細化教研組,狠抓教研組、備課組活動,強化隨堂聽課,嚴格規範作業,深化校本教研,切實維護好質量生命線,使我校的教學質量再上一個新台階。(2)德育方面:繼續加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蓮~山 課 件>大力倡導班隊工作的精細化,推進班風、校風建設。深入開展“好習慣伴我成長”、“文明小天使”評比等系列活動,紮實開展“衛生”、“路隊”、“兩操”等常規檢查評比,切實抓好“班主任工作考核”。(3)教科研方面:制定新的課題研究計畫,合理安排時間,落實研究方案,通過紮實有效的研究,總結出研究成果。(4)特色建設:抓主題、抓活動、抓普及,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省市縣科技創新活動。(5)安全方面:認真實施門衛、保衛崗位責任制,教師崗位安全責任制,強化保衛人員24小時值班制度,教師值日制度,落實責任追究制。(6)後勤方面:深入開展“五查四抓三降兩禁止”活動,建立損壞公物賠償制度,完善後勤人員考評機制,不斷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服務教育教學一線工作。

4、開展體育、藝術活動,豐富辦學內涵。籃球、桌球、田徑、跳繩、圍棋等體育項目在縣級比賽中,努力實現新的突破;合唱、舞蹈、鼓號隊、課本劇、書畫等藝術項目在縣級比賽中,爭取名列前茅。

5、加強制度建設,實施依法治校。修訂完善學校的規章制度,強化學校考核制度的執行。實行校務公開,建設法制校園。

6、最佳化教育資源,全面提升現代化教育水平。進一步完善學校網站,加強對內、對外交流。配齊剩餘三十個教室的多媒體設備,在全校範圍內實現“班班通,堂堂用”,讓廣大師生共享優質教學資源。

7、落實控煙措施,創建“無煙校園”,為師生創造良好的工作學習環境。

8、嚴格控制班級學生數量,實現小班化教學。

三、工作措施

(一)構築教師成長平台,全面推進教師隊伍建設

培養一支師德高尚,具有精湛教育教學藝術的師資隊伍,是學校發展的根本,也是增強學校創新活力和綜合競爭能力的必然選擇。教師素質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在這一學期里,要繼續創造有利條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1、開展教育活動,提升師德水準。我們要充分發揮黨支部、工會、教研組、備課組的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切實將師德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1)加強法制教育。我們將組織全校教師認真學習新頒布的《義務教育法》,解讀《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條例》,幫助教師增強法制觀念,強化法律意識,提高依法執教的自覺性和責任感。(2)重溫《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在此基礎上,每一位教師要向社會作出:“愛生樂教,文明執教,優質施教,廉潔從教”的承諾,堅決杜絕體罰或變相體罰等有悖師德的行為。⑶開展學習榜樣活動。我們要及時發現和宣傳校園內外新湧現出來的優秀人物和事跡,大力弘揚“學為人師、行為規範”的職業道德。⑷完善表彰獎勵機制。加大對優秀教師的表彰獎勵力度,重點獎勵一線工作的有突出貢獻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