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度第一學期教務處工作計畫

XX—XX學年度第一學期教務處工作計畫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教務處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XX暑期校長會議精神為指南,以許局《夢想與超越》的講話精神為指導,以學校文化建設為抓手,積極創建理想學校。強勢推進學程導航範式,深度變革課堂模式,深度推進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深度推動智慧課堂建設,努力實現學校、教師、學生的夢想與超越。

二、工作思路

以學校文化建設為抓手,積極創建理想學校 ,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強勢推進學程導航範式,深度變革課堂模式,著實推進高效課堂、智慧課堂建設,關注師生生命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力爭在三年內把湯中創建成為農村國中的品牌學校。

三、具體工作

1、堅持依法執教

認真貫徹執行江蘇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基礎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把XX年暑期校長會議精神落到實處,嚴格執行國中階段周課時計畫,開齊、上足、上好各類規定的課程,尤其是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勞技、綜合實踐、社團等科目。音體美課教師必須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其它學科教師不得隨便占用音體美課。

嚴格控制學生在校時間,嚴格遵守市局關於各季節作息時間的規定,控制學生作業總量,不準超量布置課外作業,要求課外作業總量每天不超過1.5小時,確保學生有自主學習時間、空間,保證學生每天陽光體育鍛練時間不少於1小時。

2、以教室為陣地,繼續深度推進學校文化建設

根據許局在XX義務教育新學期工作會議上的重要指示,要把學校文化建設作為創建理想學校的重要抓手。學校文化建設作為學校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工程,一所學校的核心辦學理念,是這所學校的發展之魂,它會深刻地影響每一位教師和學生。學校的各項工作,只有有了清晰的教育觀念,教育行動才有方向,才有目標,才有支撐力,這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關鍵要素。學校文化建設從課堂文化的打造入手,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豐富,在豐富中提升。班級文化建設是學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學年,學校著重從締造完美教室著手,創造教室里的奇蹟,通過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像雷夫那樣,開發知識與藝術課程,挖掘與發揮偉大事物的魅力,把所有學生緊緊地凝聚到學習本身中來——我們在雷夫的教室,在克拉克的教室,在基丁的教室,在馬修老師為放牛班的孩子們所組建的一個都不少的音樂合唱隊中,可以窺見這種管理的神奇。同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發展,形成共同追求的價值觀與班級精神。課堂文化的建設,應立足於教師文化、學生文化、課程文化、節日文化、閱讀文化、習慣文化等。

3、進一步強化教學過程管理

根據許局在暑期校長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上好開學第一課,抓實、抓細習慣養成。班主任特別是初一班主任要組織學習《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學生日常行為守則》《湯家國中學生一日常規》《寄宿生管理條例》等,加強習慣養成教育、紀律教育和安全教育;任課老師要抓學生課前預習、課堂、作業、晨誦、午讀、暮省等環節的習慣養成教育,讓每一個孩子在新學期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狠抓教學常規:特別的抓備課、上課、作業。所有學科都必須集體備課,不得使用未經個性化的教案,備課筆記教務處每月檢查一次,並且在檢查以後形成書面報告,在全體教職工會議上通報。每個教師必須按照學程導航範式進行授課,並且對每日上課內容進行反思,教學反思必須體現在備課筆記上。校長室實行每日巡課,上午、下午各一次。行政人員實行推門聽課制度,行政人員本學期聽課至少80節。教師在作業布置與批改上,做到有發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評,分層要求,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教務處每月檢查一次教師作業批改,並且在全體教職工會議上通報檢查情況。為加強教學質量的監測,學校成立以校長室和教務處年級組長為成員的教學質量監測小組,及時對各年級各學科的教學質量進行監測,通過每月教學工作例會進行通報、會診和糾正。

4、以學生為中心,深度變革課堂模式

深度變革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全面構築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模式,使教學活動真正從教師的教為主轉移到學生的學為主,落實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思想。全校教師必須認真學習《高效課堂22條》、許局、教研室對課堂模式變革的重要論述,並且用來指導教學實踐,教師人手發一本《優秀是教出來的》要精讀,領會精華,樹立新的課堂理念。行政人員帶頭進行課堂模式變革,從分管校長開始到教務處到教研組長到備課組長再到普通教師,先強行入軌、強勢推進,後穩步發展。校長室、教務處加強巡課、聽課檢查,教務處從備課筆記檢查、推門聽課入手,了解課堂模式變革推進態勢。繼續加強“學程導航”教學範式的研究與實踐。在深入推進的進程中,細化課堂教學要求,進一步放大研究成果的影響力,深度研究富有學段特點的理想課堂。根據不同學科和內容,不同學段學習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實施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構築課堂活動中新型的師生關係。引領教師在有效教學框架下熟練操作課堂教學的基本規範,學生課堂自主學習時間不少於10分鐘;教師課堂講授時間不超過15分鐘;學生課堂訓練時間部少於10分鐘;小組合作學習時間不少於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