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第二學期中學國中部教科室工作總結

(二)、對教師的具體性指導要求

1、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備課前,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再結合學生實際,然後揣摩教材編排意圖,落實重點訓練項目,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現狀,選擇教法,訓練學法,既注重知識的傳授,又突出能力與學法的培養,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探究教改新模式。課堂上,教師要積極地給學生搭建探究的平台,努力營造出一種寬鬆、愉悅、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氣氛。課後,認真總結,積極反思,寫好教學隨筆。

3、認真輔導每一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教師不應該歧視班級內的任何一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滿腔熱情地去關心、輔導他們,使他們及早轉化,實現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如國中部地理組在這方面做得尤為突出,針對地生會考,地理教研組多次召開地理會考交流會和研討會,特別是對地理學科潛能生的轉化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辦法,像畫圖法,一對一輔導法,在本次地理會考中,八年級全年級除了三名學生外,全部通過會考。

再如九年級物理組利用晚自習及可與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另外每周輔導物理學科薄弱的目標學生,從知識點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上進行輔導,絕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們借著校本教研這股東風,認真學習了《有效教學的若干問題》,自學校本培訓教材,用新的教育教學觀念指導轉變教育教學行為,積極探索教法的改進和學法的指導。做到學以至用,以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驗證自己對理論的理解。通過不斷反思,在不斷的探索和研究中,使得所有教師能夠當好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做好一個成功的“引路人 ”。

三、關於教研

校本教研是教師平時工作學習、研究的主要平台,也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渠道。教科室在做好常規工作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規範化、科學化、特色化。

1、我們通過平時的教研活動逐步實施“五個一”工程:①上好一堂課。②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③思考一個教育或社會問題。④讀書不少於一萬字。⑤寫一篇教育日記。教研組長(備課組長)、骨幹教師帶頭做到,逐步推廣乃至全體教師。其他教師先從①④兩項做起,並逐步增多乃至條條落實。

2、在教研活動真努力去實現“四有教研活動”①用問題驅動學習——有主題。②用差異推動進取——有目標。③用理念突破經驗——有方法。④用共識導向深入——有積澱。

為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前,教科室在開學初召開了國中部全體備課組長會議,明確了①備課組制度,②備課組學期目標,③賽課任務。過程中,每月一次例會,了解各個學科進度,明確每個月的具體任務,了解各個備課組可能存在的問題。把教師所關注的和亟需解決的問題作為主題,制定有個體差異的目標,分層開展教研活動,使得備課組成員之間的差異成為資源。根據新課改的理念,引進一些課堂教學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認真對教研活動中問題的共識、分歧或建議進行梳理,並形成文字,積累寶貴的經驗。

3、加強教學督導與教學業務檢查:

(1)本學期督導重點為繼續抓好課堂教學必須體現“先學後教”、“先練後講”原則。

本學期,教科室將督導聽課分派到各個年級組,開展教學督導。

1、對新加盟聖泉的教師進行了督導聽課。

2、對七、八、九分別督導一次,每人次聽兩節。

3、對學科暫時落後的教師進行聽課。

4、積極配合各年級行政領導對各個年級組暫時落後教師的督導聽課。

教科室根據聽課反饋情況進行了記錄和存檔。

(2)教科室對備課筆記、聽課筆記、讀書(反思)筆記,教學案例進行檢查,我們每月檢查一次,對存在問題教師,要求其及時整改。備課筆記要求規範撰寫,聽課筆記按要求逐項填寫,缺一項都視為不合格,教師每人每周聽1至2節課。讀書(反思)筆記,每月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