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中學下學期學校工作總結

本學期,學校在上級主管部門的直接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機遇,銳意創新、奮發有為、開創了學校各項工作的新局面,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圓滿完成了五屆一次教代會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學校事業步入了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

一、堅持以人為本,鎔鑄積極向上、追求卓越的團隊精神。

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是辦好一所學校的關鍵所在。在學校管理中,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積極營造寬鬆、和諧、平等、向上的人際環境,把學校工作和個人的發展結合起來,做到“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從而調動了教師勤學勤教的積極性,營造民主和諧的工作氛圍。學校現有4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994人。在校專任教師160人,其中高級教師95人,特級教師2人。有校級領導4人、中層幹部15人,涉及7個學科年齡合理。我們要求班子成員要做到“嚴一等,高一格”,為全校師生樹立榜樣。樹立發展創新意識,找準學校所處的歷史方位,明確目前所取得的成績,把握住學校前進的方向,從而進一步去構劃出學校發展更為宏偉的藍圖。經過分析論證,我們提出力爭在XX年實現“省級示範性高級中學”達標,用遠大的目標振奮人心,用共同願望來勵志聚力。同時層層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一級對一級,一級管一級,各部門之間既分工又合作,樹立一盤棋思想;充分發揮班子的主心骨和團隊作用,形成合力,杜絕推諉扯皮現象,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確保學校管理的各個環節有序有效;堅持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增強黨性修養,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團結的事不做,在團結方面為全體教職工做出榜樣。從而在全校形成團結一心謀發展、合力攻堅幹事業的濃厚氛圍。全面推行校務公開,實施“陽光工程”,校領導率先垂範,科學決策,工作程式規範,學校的民主化建設和規範化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

二、加強對外交流,主動融入社會,提升學校知名度,樹立了良好的六中形象

學校以積極的姿態打開校門,主動走出去,參與社會的事業,從而促進學校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使得學校的教育理念更加符合社會的發展。學校先後承辦涵江區XX年新春團拜會;涵江區第七屆校園文化藝術節頒獎儀式和獲獎節目演出;第十屆金星鞋業“扶貧助困”助學金、“蔡文耀、蔡祖棠勤優獎學金”、“邦建航運控股有限公司獎學金”“黃自強扶貧助學基金” 頒獎儀式;涵江區XX年教師節表彰大會; XX年莆田市和涵江區師德報告會;涵江區十八屆中國小生田徑運動會;年度親職教育講座報告會。這些活動不但促進學校對外的交流和教育教學的發展,而且展示了學校的辦學特色和風采。

校黨支部還積極回響區委、區政府“服務發展、溫暖人心”的號召,多次深入到三江口鎮鯨山村開展住村入戶活動。通過住村入戶一系列幫扶活動,深刻了解到了當前我區農村的真實情況,對我區建設新農村有了更深刻的感性認識。同時也發揮學校特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優勢,與掛鈎鄉村建立長效機制,建立起更加緊密的聯繫,以更紮實的行動來完成區委、區政府的安排的任務,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我區新農村建設中去。

二、以“走進新課程”為抓手,推動教學工作再上新台階。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試驗工作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大舉措。學校加強新課程改革理論的學習,先後給每位教師發放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方案》《福建省普通高中課程與教學管理指導意見》《新課程50問》等有關書籍,邀請福建師範大學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孫紹振和莆田市教育局副局長、新課改專家黃國勇來校,圍繞“新課改”舉行報告會。同時利用暑假和雙休日,開展各種形式的新課程研討活動,特別是涵江區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莆田六中教研片區教研活動等,這都促進了新課程改革試驗工作的開展。同時採取集體學習、分組學習和自學等形式,使全體教師轉變教育觀念,確立新課程教育和評價的新理念。

2、建立適應高中新課程改革試驗工作需要的《莆田第六中學普通高中新課程模組學習評價及學分認定(草案)》、《莆田第六中學普通高中學分制管理制度(草案)》、《莆田第六中學校本教研活動實施計畫(草案)》、《莆田六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定實施方案(討論稿)》、《莆田六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分認定與評價方案(討論稿)》、《莆田第六中學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計畫(討論稿)》等課程改革實施方案,積極參與新課程改革試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