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工作思路及打算

3、我是做督導工作出身,去年被縣政府聘為了縣兼職督學,全程參與了全縣市級規範化學校的驗收工作,期間感慨很多。《洛陽市規範化學校驗收標準》(中學71項、國小70項內容)分門別類很詳盡地為我們規範了學校的各項管理工作,應該怎么做、做到什麼程度。如果各位校長能對它認識有深度的話,把它作為一種學校發展時不斷自主去衡量的“標尺”,而不是一種負擔,能經常去研讀、去琢磨、去參照、去對比,一旦其成為了衡量學校發展的標準時,你自然就會目光遠大、思路清晰、做事富有成效了,也自然清楚學校工作該如何去做、如何規範地去發展了。希望各學校校長要致力於創建規範化學校工作,以此促管理、以此促規範,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我們規範化學校多了,不也是為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做貢獻嗎。

4、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各學校要經常多開展活動,開展有利於師生展示自己的活動,通過活動有效激發學生上進、教師幹事創業的積極性,能使他們的潛能得以最有效的激活,以活動規範管理,以活動促使學校發展,以活動來增強學校的活力必是最有效的途徑。

三、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堅持以教學為中心,重視教學常規的落實,重視教研教改工作的開展,穩步紮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1、質量是學校的立身之本,也是教育教學成果最重要的體現形式,是我們學校發展的生命線,各位校長要緊盯質量這個目標,絲毫不敢有所懈怠的。要捨得投入人力、物力、財力,要花大力氣來保證教學時間的投入和教學效率的提升。功夫要下在平時,要及早投入、早努力,講科學、講效率,才會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2、重視教學常規的落實是我們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需常抓不懈、要規範要求、要嚴格落實。《xx縣中國小教師教學常規》手冊是指導全縣“建立基本教學秩序,對學校進行規範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檔案,是規範我們教學管理及教學行為的一個行業標準,從領導到教師都要反覆的去進行研讀,來不斷提升我們的教學行為及管理藝術。中心校會不斷地到各學校進行檢查、督促、指導落實情況,結合教學視導對各學校的教學常規管理工作做出有效的評估,成為考評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3、圍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通過學校校本培訓、教研組活動等方式,切實做好教研教改工作。劉局長在全縣會議上這樣評價了縣域之內的課改情況:“從XX年以來,我們縣已經開始學習洋思、杜郎口的經驗,全縣中國小校的校長和教師到那裡參觀的人次不少,我們也曾經把杜郎口的老師請到我們縣做課,傳授經驗,我們的課改推行了七八年,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從本質上講,基本上沒有大的進展。許多老師面對課改,觀念模糊,無所適從,或者東施效顰,縮手縮腳。因此,在推進課改中致力於研究課改顯得尤為重要。”

各位校長該有“戰略”意識的,真的該認清形勢把握時機、研究課改、穩步推進課改了。課改的用途及意義在此我就不多講了,現在是必須要進行課改、不改不行的地步,誰跟不上趟就會掉隊、甚至會成為制約教育發展的“千古罪人”,晚改還不如早改。我們要儘快在全體教師中營造、形成一種課改的濃厚氛圍。關鍵是要多組織、引導老師們多學習課改理論,正確把握新課程背景下的教材觀、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人才觀、新型的師生關係、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等,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重在學習、研討、探索適合自己的新方法,力求突出實效、高效來。那種畏懼課改、排斥課改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對教育教學的不負責任,更是對自己教育教學智慧的一種遏制和抹殺。希望大家都能真誠地儘快行動起來,從思想入手、最終落實到行為上,在全鄉每個教師的身上都能體現出一種課改的堅強意志和拼搏之姿,展現出的是一種“百家爭鳴”的曠世奇觀。模式不是最重要的,不必提的太過響亮了,它容易束縛教師的手腳而無所適從。外人的經驗可以借鑑,但歸根到底是需要有自己的認識和提高,有適合自己的好方法,以突出實效、高效為目的,以真正有效提升質量為目標,講究的是在同樣的時間內能夠彰顯高效率為宗旨。那是一種先進的理論、理念內化為自身底蘊的呈現,決不是比葫蘆畫瓢就能辦到的,“做最好的自己”永遠發展的根本,是需要每個人從內心都真正動起來的,是一種對自我的真正突破和超越。等我們有了課改的濃厚氛圍,有了一定的成效時,大家一經規整、統一一下口徑、經過統一的“包裝”之後,自己的“模式”便自然地應運而生了,那是給外人看的、是展示自己課改成果的美好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