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學年上學期總結

第四個方面,我對列計畫不如以前嚴格了。學期剛開始時,在“輕鬆”的假象下,我都沒列計畫。怪不得會時常有“閒”的感覺,感覺沒什麼事可做了,就是因為沒列計畫,沒提前想一想能做的事情、能儘可能多做的事情有什麼。後來我也察覺了,沒計畫還真不行,就又開始列計畫,可是,還是不像高中那樣執行的確切及時。前一段的放鬆慣性使然。

還有第五個事,環境變了,周圍大神一堆——我只能用“堆”來做量詞了,還有令人無語的作息習慣。說實話,全國大學一個樣,多數人若是第一節有課就早起,第一節無課就多睡,晚上來精神,熬夜遍地是,周末就跟wcg到了一樣,“宿舍dota聯賽”什麼的就開始了,周末還有一堆睡懶覺的。宿舍里其他人死活不疊被,就算檢查衛生的來了也不疊,真是令人無奈啊。我都快成另類了——早上起得早,晚上十一點半就睡,不過我也是受了一些影響的,比如周末睡懶覺,但後來我也改了過來,懶覺不睡了,讓舍友一天都見不到我——在他們起床前出門,在某個同學會晤妹子完回宿舍前上床睡覺。這就涉及一個問題——在你和大部分人都不一樣的時候怎么才能不受影響?首先,自己不影響別人,起得早也不能影響舍友(我的鬧鐘鈴聲是重金屬比較刺激,宿舍的兄弟們多包涵啊,估計你們睡的死樣也沒啥事),然後能不在宿舍就不在宿舍,然後最有效的還是培養或是堅持做好計畫,執行好計畫。

五條列出來,四條是批評。毛主席就講“批評與自我批評”。大一,還是大學第一個學期,多自我批評還是好的。省的以後重蹈覆轍。

說點別的吧。

大神多,更要注意不要讓自己成天比,最後還是成自卑。可是我又喜歡比優較劣……現在想想,散了吧,沒法比的,這裡不是那個考的最差的成績也能俯視很多人的高中了,基礎啊經歷啊都要薄很多的,自己能做好就行了,心態放平些,我還能多活幾年。扎紮實實地學和做,順利畢業就好。

我又想起吃飯了,當然不是我餓了,是食堂里的慘不忍睹的剩湯剩飯。我不得不再次說一句:現在能和我一樣吃的盤子裡一粒米都不剩的真沒幾個——起碼我常去的食堂里我是沒見幾個,更多的人還是剩不少米、菜,就倒掉了。其實很多人都是剩飯成習慣了。有天看貼吧,出現一個話題,討論“十二大怪癖”,瀏覽一遍——怎么把盤子裡的飯吃得一乾二淨還成“怪癖”了?真是要懷疑一下現在人們的價值觀了。我還是想說,這樣的優良品德和傳統,更多的人來做到就很好。剩飯的原因大多數還是藉口。

課業實際上並不輕鬆,課還是不少的,大一下學期更多,大二仍然很多。這就是理科院系的累。大學,像p大這樣的,想在裡面學好,是不輕鬆的。於是我就沒“敢”參加社團,好想學打架子鼓,鼓樂社裡就有這樣的機會……大三吧,現在先不考慮了。

說起談戀愛,我腦子裡怎么老是有微微的“不屑”?是對那些談戀愛中人的言行?高中作為反早戀(我也不清楚是不是“早”)者,一直是持有反對態度的,難道到了大學後,思維還被慣性影響著?老爸也說,到你遇上有緣人的時候,你就會被現在的自己嘲笑了。此中有深意?高中班主任倒是說我是個“耐得住寂寞的人”。有高中同學還說“很難想像我談戀愛的樣子”……總之,我現在考慮的是,鑒於課業的緊張程度,我在大學談戀愛——基本不可能。

在北京上學,這一冬天,我在感冒高發期且宿舍其他人都感冒的時候,沒感冒;pm2.5破900的時候沒得“北京咳”;到了我每年冬天都會上火的時候也沒上火……總之是啥毛病也沒了,一回家,開始口腔潰瘍了……看來我還是適合呆在我嚮往的帝都啊。

本文開頭寫道“起到監督我自己的作用”,其實我是想對自己說:你是p大的,大家都知道,你在中國最好的高等學府,所享受的資源豐富,培養出來的能力強,責任自然就大;高中母校以我為驕傲,我也不能丟母校的臉。一定程度上來說,你的朋友們、親人們都看著你呢——或許他們根本沒這個想法(看你有什麼用?!),也沒這個必要,考上p大也沒什麼可炫耀的,沒啥讓人關注的必要——你就當他們看著你,他們在監督你;你不用把這當太大的壓力,也不能太放鬆,反正你不能用著好的資源不乾正事就是了。

還有好多可說的。重要的、主要的先放在這裡,再想起什麼來就再寫日誌作補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