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國小學校工作計畫

我校XX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教育科學發展觀,以全面貫徹《教育規劃綱要》和全區XX年教育工作要點為統領,以“‘學校文化推進學校發展’工作實施”為主體工作任務,以“校園文化、團隊文化、教師文化、學生文化”建設為主抓手,不斷更新教育思想理念、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加強學校科學管理、全面提高育人質量,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突出重點、創優爭先,在更高水平上辦好民眾滿意的學校。

一、創新辦學理念,打造學校文化,立足建設特色學校

1.時代發展需要學校辦出特色。學校特色是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的前提下,根據自身的傳統和優勢,運用先進的辦學理念,在長期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並通過學校活動,在思想教育、培養目標、教育管理、課程內容、師資建設、教學方法以及學校文化、環境、設施等多方面綜合體現出來的辦學風格和特徵。它是學校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獨特的、最佳化的、穩定的並帶有整體性的個性風貌。構建並形成學校特色,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從學校辦學傳統中發現和提取有特點、有價值的因素進行提煉,使之升華,形成學校特色;二是分析、聚焦學校已有優勢,並將其提升,擴展為學校特色;三是將優秀教師的特色遷移、擴大、發展成學校特色;四是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結合學校實際,形成學校特色;五是將校長的教育理念和治校方略發展為學校特色;六是將改革創新的突出亮點和成就發展為學校特色;七是將課程建設的獨到之處發展為學校特色。

2.學校文化是學校特色發展的基石。學校文化在學校特色形成中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學校文化既是學校特色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又是學校特色涵養的氛圍和環境。在學校文化中,精神文化是其核心和靈魂,學校只有擁有共同追求特色的辦學理念與目標,為教職工認同的價值規範和觀念,以及圍繞學校特色建立起的制度支撐體系和行為,才能使其特色建設真正落在實處。為此,今年我校在傳承與創新中提出了“文化立校、民主治校、特色興校、質量強校”的辦學宗旨。

二、提高辦學水平,打造校園文化,著力提升辦學品質

3.加強環境文化建設。校園的環境文化必須處處洋溢濃厚的育人氛圍。優美的環境給人以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喚起人們對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曠神怡,大腦更聰慧,思維更敏銳,行為更文明,激發人的上進心和求知慾。同時,校園環境將對作為這種環境審美者的師生產生持久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蘇霍姆林斯基說:“要使學校的牆壁也說話”,使受教育者如入健康藝術之鄉,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藝術作品隨處都是;使他們如坐春風,如沾花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之間受到薰陶。校訓、校風;班訓、班風;宣傳欄、黑板報;文化牆、影壁等,構成校園合理的布局,使環境寧靜優美,給人賞心悅目之感。使師生員工沉浸在健康和諧的文化氛圍之中,呼吸著清馨高雅的文化氣息,達到陶冶情操之目的。

4.有效配置和整合教育資源。抓住享受國家中部地區政策和城區學校三年連建工程的有利機遇,爭取更多的資金支持,盤整現有教育資源,進一步縮小校際間差距,辦好每一所學校,提高教育的現代化水平,努力提高學校均衡發展水平。上半年完成去年已開工的苗莊國小的改擴建項目任務,啟動銀雀山國小教學樓的改建項目,年內力爭完成三合國小教學樓的立項工作,徹底消除校舍安全隱患。

5.進一步改善教學條件。繼續搞好常規實驗儀器配備,提高實驗裝備水平和學校圖書、體育器材裝備質量。加強專用教室、後勤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進一步提高現代教育設施的利用率。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中國小實驗室規程》,加強實驗室建設,開展好實驗教學。加快推進數位化校園建設進度,完善學校微機室配備,並於上半年完成各村級國小的“班班通”建設任務。

6.加強制度文化建設。校園內嚴謹規範的秩序、師生們積極向上的情緒,都來自於科學的校本管理文化。因此,學校必須建立一個凸現本校優勢,體現校本意識,具有獨特有文化色彩的規範、高效、完整的組織管理系統和制度,形成學校特色制度文化。使崗位責任制、目標管理制、校務公開制等各項制度進一步深化,形成良性的運作程式,並彙編成冊,理順層次、規範程式、行而有據,形成依法辦事、民主管理、以德立校的運行機制。對《教師考核細則》、《班級管理量化細則》、《待優生轉化》等條例、意見等,將經過學校全體員工的反覆討論一致認同後,付諸實施,以體現民主管理,以達到全校師生員工共建校園行為文化,共造校風,共守校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