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教研室國中生物、國小科學教研工作計畫

XX學年繼續依據《xx市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的實施意見》、xx區教育局《著力打造優質教育品牌  全面提升教育發展水平》報告及本學期教研室教研工作計畫為指導思想, 圍繞“有效教學”為中心,採用形式多樣的教研模式,以課題研究為著力點,通過視頻案例分析、質量監控數據分析、課堂觀察改善課堂教學,推進教師組團式發展,培養學科名教師,加強學科教研組建設,打造學科教研品牌,提升學科的教研質量,提高教研教學有效性及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一、教師隊伍建設

(一)核心組、中心組教師隊伍建設。

完善核心組、中心組隊伍建設和管理制度。成立若干教研工作小組,明確工作小組的職責和承擔的任務,充分發揮核心組、中心組的骨幹力量,開展各項教研活動,高效完成區域教研工作,真正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提升核心組、中心組本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研究水平。通過購買教育教學理論書籍,進行讀書交流,提高自身理論水平,通過繼續開展“微教研”促進教師課堂教學研究水平。並充分發揮其在市教研會的作用,在承擔市活動中不斷歷練成長。鼓勵核心組、中心組教師參與或承擔課題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本學期需要完成的任務:

1.3月25日前每位中心組教師上交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論文(國小已交的不用再交)、讀書心得各一篇。

2.理論學習:《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知識基礎》《視頻案例》

3.課堂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的微教研;基於質量監控的視頻案例研究;課堂教學建模

4.教研活動:組織區內教研活動四次

(二)科組及區域教師團隊建設。

為了加強區域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採納教師的建議,本學期擬組建區域教研團隊。以臨近區域的學校組成教研團隊,共分3個教研團隊,每個團隊由主持人一名,及6-8名中心組成員一起組織和開展主題教研研究,本學期的大主題以“基於質量監控系統的國中生物視頻案例研究”課題(生物學科)、探究實驗教學的研究(國小科學)作為切入點,由個團隊自行選取研究的小課題,以科組作為基本單位,以區域團隊作為教研單位,結合常規教研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1.生物學科:全區分為3個教研片區,3個教研團隊如下表(初定):

教師團隊活動具體方案見附屬檔案。

二、常規教研活動

(一)實地教研活動

1.生物學科。重點:新課標學習;課題研究;形式主題研究、講座、集備、課例研討為主。共四次教研活動,時間在(4、8、12、16周)周五下午。(具體安排見附表1)。

2.科學學科。重點:探究實驗課堂教學常規—課型、模式研究;課題研究;競賽培訓;形式以課例研討、講座為主。共安排四次實地教研活動,時間在(4、8、12、16周)周四上午。

表1::國中生物實地教研:

(二)網路教研工作

本學期繼續把網路教研與實地教研聯繫起來,作為實地教研的補充。網路教研主題儘量以一線教師需要和感興趣的話題為主。(詳細見附表3、5)

表3:國中生物網路教研:

(三)中心組活動

中心組教研活動每學期4-5次,可以調整。中心組活動內容主要是圍繞中心組建設和提高團隊專業素養的主題活動。開展有效教學、“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教學研究,採用視頻案例分析、課堂觀察和微教研形式進行。(見附表5、6)

表5:國中生物中心組活動

(四)下校調研:

1.集體下校具體工作安排見周程表。

2.學科下校調研的學校(見附屬檔案2:日程安排表)

(五)期末複習考試工作

1.初二結業考試複習工作:分團隊進行對不同內容和模組有針對性進行分析和複習

(1)a團隊:整理(XX-XX年結業考試卷)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生物與環境、和生物的多樣性題目;分析重點概念提出複習策略;出針對重要概念的典型題目

(2)b團隊:整理(XX-XX年結業考試卷)探究實驗、生物的結構層次、生物技術、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的題目;分析重點提出複習策略;出針對重要概念的典型題目

(3)c團隊整理(XX-XX年結業考試卷)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人和健康生活;分析重點概念提出複習策略;出針對重要概念的典型題目

(附屬檔案:人員分工)

2.初一期末考試複習

(1)a負責:消化系統  呼吸系統複習策略及練習

(2)b負責:循環系統、泌尿系統複習策略及練習

(3)c負責:神經系統、人的由來、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複習策略及練習

(附屬檔案:人員分工)

2. 考試時間:

(1) 開放式考查:第12周周五上交作品(具體內容看通知)(市5月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