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總結:如何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音樂是人類社會精神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對幼兒實施音樂教育是促使幼兒和諧發展、健康成長的一種重要手段。德國當代著名兒童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認為:“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奏。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是音樂生命力的源泉。”因此,要想提高幼兒的音樂素質,培養他們的節奏感就顯得尤為重要。培養幼兒的節奏感,是使幼兒能體驗感受節奏在音樂藝術中的情緒,感受節奏美,並能準確地再現節奏的能力。但培養和訓練幼兒的節奏感,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幼兒因其年齡特點,大腦及身體動作的節律對音樂節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協調,所以節奏感差。因此,老師要循序漸進地通過一些簡便而又富有趣味的方法對幼兒進行培養。

一、激發幼兒對節奏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幼兒對某一項活動毫無興趣可言,那么我們很難讓幼兒掌握這方面的能力,所以,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激發幼兒在節奏方面的興趣,有這樣幾種具體的方法:

1、尋找日常生活中的節奏,以此激發幼兒對節奏的興趣。節奏廣泛地存在於我們周圍的生活中,因此,從現實生活出發來尋找節奏是讓幼兒感知、理解節奏,對節奏感興趣的有效途徑。例如:幼兒喜歡的動物的叫聲,小雞叫“嘰嘰嘰、嘰嘰嘰”、公雞叫“喔喔喔――”、小貓叫“喵――喵――”等;自然界的聲音:下雨聲“淅瀝瀝、淅瀝瀝”、吹風聲“呼――呼――”,流水聲“嘩啦嘩啦”等;交通工具的聲音:火車聲“嗚――嗚――”,汽車聲“嘀嘀―嘀嘀”等。這些聲音都是非常形象的節奏,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能輕鬆地找到這些聲音,在有趣的前提下,幼兒產生了模仿這些節奏的興趣,並用口說、拍手、藉助樂器等形式表現出來。雖然幼兒本身對“節奏”並不理解,但是他們已能在模仿中感受並理解節奏,對節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進一步培養節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遊戲化的手段和方法培養幼兒的節奏感。事實證明孩子在幼兒期最感興趣的活動就是遊戲,所以把培養幼兒的節奏感融入到遊戲當中來勢必會激發幼兒的興趣,效果自然要更好一些。就是普通的節奏譜也可以加上有趣的情節和動作來表示以更好的吸引孩子們的興趣。例如:前十六後八的節奏型(×××  ×××)如果用枯燥的視譜演奏的方法來練習效果肯定不會太好,如果我們以母雞下蛋的聲音(咯咯噠、咯咯噠)來形象的比喻,相信孩子們掌握起來就會很容易。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果留心的話,那么我們就會把節奏課變成有趣的遊戲課,孩子們的興趣一定會很大。

3、進行節奏感培養時要具有音樂性,絕不能只讓幼兒機械的打拍子,要引導幼兒感受節奏的美,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三拍子的強弱弱規律,能讓幼兒充分的感受三拍子起伏的特點,讓幼兒獲得審美的體驗。

二、幼兒對節奏有了較濃厚的興趣後,教師可以結合以下幾種方法來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1、節奏練習和詩歌朗誦的結合,用遊戲的方法讓幼兒掌握一定的節奏型,探索語言節奏的規律。例如:附點節奏我們可以利用兒歌來掌握,如歌曲《幸福拍手歌》: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  ×  ×)。

2、通過身體動作來感受音樂,學習節奏。

身體動作是感受音樂節奏的生理基礎,它對幼兒節奏感的培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拍手、拍腿、叉腰、踏腳、搖動、敲打、走、跑、跳等動作都是幼兒喜歡的並較容易掌握的動作。因而,在學習節奏的過程中,可以讓幼兒運用身體動作來表示節奏,這種表現自如、靈活、不用老師教,老師只不過加以引導。比如小馬跑、烏龜爬、颳風、下雨、開火車、飛機飛、騎腳踏車、划船等都可以讓幼兒用手拍,用腳跺,用身體來表現。例如:學習《拔根蘆柴花》中的節奏× × o|×× ×o,在讓幼兒用拍手動作學習節奏的同時,還可以讓幼兒開動腦筋,想出各種不同的拍肩、拍腿、踏腳、擺動手臂等動作。經常進行有節奏的身體動作能大大促進幼兒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3、利用生動形象的節奏圖譜學習節奏。

對幼兒來說,簡單的節奏圖譜(×× ××)缺乏形象性和生動性,因而空洞乏味,幼兒不易理解也沒有興趣學習。而用生動形象的圖形來表示節奏,不但能吸引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而且幼兒易於理解,能更好地學習節奏。如用一個蘋果表示一拍,半個蘋果表示半拍,幼兒一次就能記住,而且不會忘。例如:在節奏樂《大雨小雨》中,用大的雨點表示強的部分,用小的雨點表示弱的部分,這一形象的圖譜能幫助幼兒很快掌握強弱不同的節奏並通過身體動作或樂器表示出來。又如:在節奏樂《小鞋匠》中,用鋸子和錘子表示不同的音樂性質,同時用一個鋸子或一個錘子表示一拍,用半個鋸子或半個錘子表示半拍,幼兒不但能清晰地理解音樂的性質,而且能根據圖譜的提示選擇合適的樂器來演奏。可見,圖譜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