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總結:如何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4、做各種不同節奏的小遊戲活動。

遊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針對幼兒的這一特點,教師可運用一些形象、生動、帶有遊戲性質的活動來讓幼兒學習節奏,如:同樣在節奏樂《小鐵匠》中,教師除了用圖譜的形式來幫助幼兒理解和掌握節奏,還可以用遊戲的形式來幫助幼兒學習節奏,用嘰咕嘰咕o嘰咕 嘰咕o表示鋸木頭,用丁 丁o丁丁o表示釘釘子,通過這樣的遊戲,幼兒不僅學得有趣,而且不知不覺地學會了節奏。藉助這些遊戲活動,使幼兒興趣濃厚的、注意力集中的投入到活動中,在玩的過程中幼兒還會主動開動腦筋,從而在老師有意識的引導下捕捉到節奏型,掌握好節奏。

5、分辨鏇律、樂句的節奏型。比如聽音樂找節奏型,可以訓練思維的敏捷性,增強記憶,發展幼兒的有意注意。在分辨節奏型時應注意從明顯的節奏型對比開始。

6、打擊樂器的運用

利用樂器等對幼兒進行節奏訓練,樂器直觀性能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幼兒好動,手腳總閒不住,結合這一特點,經常讓他們進行樂器演奏,既能加深幼兒對節奏的掌握,又能激發他們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可謂一舉兩得。因此,我們在音樂角為幼兒提供了各種打擊樂器,讓幼兒練習使用。開始先讓幼兒敲打著玩,目的在於使幼兒了解各種不同樂器能發出不同的音響,然後,引導幼兒通過親身操作,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敲擊樂器,可產生不同的音響效果,如:用鼓銑錘敲打的正中、側面和邊緣,其聲音各不相同。待幼兒對樂器產生興趣之後,我們就鼓勵、引導幼兒用樂器為他們熟悉的歌曲打節奏,也可自由創編節奏。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三拍子的強弱弱規律,能讓幼兒充分的感受三拍子起伏的特點,從而獲得審美的體驗。並通過對小樂器的操作套用,了解各樂器不同敲法所產生的音響效果。既培養了節奏感也提高幼兒的音樂素質和能力。

7、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音樂節奏的培養

各科教學是緊密聯繫、互相滲透的。節奏與其它學科的結合能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表現、記憶節奏,如節奏與美術結合,用畫蘋果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節奏,一個四分音就是一個蘋果,一個八分音就是半個蘋果。幼兒更好地理解了每一拍的時值。節奏教學與語言也能有效結合,有節奏的朗誦不但能鞏固節奏還能幫助記憶內容。如:在語言活動中,教歌時我們不僅自己示範有節奏地朗誦歌詞讓幼兒感興趣,並且讓幼兒有節奏地學習朗誦歌,有了節奏的加入,幼兒念時會朗朗上口,加強了內容記憶,使學習得心應手。所以把枯燥乏味的節奏練習輻射到其它學科中,才能獲得廣泛的節奏感

在晨間鍛鍊或午間鍛鍊時,教師都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如:在做操之前會有一段準備時間,主要以踏步為主,教師則會以“12 1 12 1”的口令來指揮,看似一個熟悉而簡單的口令,也是一種節奏,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這個節奏;當教師需要集中正在自由活動的幼兒時,教師常常用鈴鼓或拍手聲來引起幼兒的注意,常常使用× ×o ×× ×o的拍打節奏來引起幼兒的回響,先結束活動的幼兒則會跟著教師一起拍打該節奏,從而也學會了這個節奏。

這樣有目的、有計畫、有科學依據的進行訓練,堅持不懈的進行練習,時間長了音樂素質和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那么教師的培養目標也就達到了,從而音樂藝術也得到了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