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試驗總結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教材是新課程標準的實驗教材,在與教材“親密接觸”後,它理念新、選材新的特點,更深深地打動了我。它打破了固有的思維定勢,給學生和老師的個性發展創造了更多的空間。我在使用了新教材三年後,再回頭看它,又有了新的認識,在使用過程中感到有些地方還值得商榷。新教材中雖然有許多新鮮和啟人心智的地方,但是使用前如果不認真鑽研,查閱參考書籍或與其他教師共同研討,是不容易把握好的。現將我在三年多的新教材教學中的一些心得體會與廣大實施新教材的老師共同分享:

教材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究的學習方式,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充分體現了新理念!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材注重挖掘學生的生活實際,以生動的圖片以及學生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情境,讓學生能摸的到,看的見,體會的到。從而使學生學會了從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這既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 教學形式多樣化

教材安排了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如“認一認,說一說,做一做,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試一試”等形式,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體驗和學習數學,同時也給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同時還安排了“你發現了什麼”,“請你提出一個數學問題”等活動,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看法,學會說數學。

三、學習方式問題化

教材各類數學知識都是以實際問題化的提出,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並用於實際,這真正體現出學源於用,學用於用的觀點。教師注意採取開放式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把大量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摸索、體驗。這既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的學習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種喜悅也是今後數學學習的源動力。

雖然新教材體現很多新的理念,但畢竟是新教材,也有待進一步的挖掘與加深。

一、  情景創設需更恰當、合理

(一)低年級情境圖需“粗加工”並數學化

情境圖能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有效的支持,但情境圖的出現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挑戰。由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是多維的、層次不一的,而我們的教師教學則是有明確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的。低年級的學生想像力豐富,常常會根據情境圖上的非數學信息,說出許多與教學無關的話題,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教師需要用較多的時間引導學生提取出有用的數學信息,同時還要讓學生對情境圖的理解達成共識,才可以進入新知識的學習。

學習內容,增加學習新知和鞏固練習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增強學生從數學角度觀察客觀世界的能力。

(二)中、高年級創造情境要找準新知生長點

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高年級的學生正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只要在此基礎上,進行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活動,利用知識的遷移就可以獲得新知識。我們在中、高年級的教學中感到,教材部分情境的創設低於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在尊重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方面還有待改進。

例一: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乘法結合律與交換律”

教材呈現了3×5×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大長方體,並創設“數一數”活動,旨在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數法列出不同的算式,再探索、比較、歸納出乘法結合律與交換律。將圖形和“數一數”活動與算式、定律緊密聯繫,看似便於學生理解其意義,實質上,“數一數”活動占用了大量的學習時間,得出的算式也有局限性,不易體現乘法結合律與交換律的普遍性。同時,3×5×4中“3、4、5”都是比較小的數字,不論怎么結合相乘,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計算起來都比較簡單,不容易體現使用乘法結合律的簡便性和必要性。

其實理解連乘算式的意義,對於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在三年級學習兩、三位數乘以一位數的連乘運算時,學生已經學會列出多種算式解決同一問題,並能理解其意義了。本節課的重點不再是對算式意義的理解而是從大量算式中探索、歸納出乘法結合律,並用字母表達出來,會運用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建議:能否直接以計算比賽為情境,分別提供兩組數字較大的算式。

如:13×5×2 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