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學校總結範文

學校學習總結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學校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加快教育事業發展為主線,以教科研為抓手,以提升學校的辦學績效為目標,抓住規模辦學的發展機遇,從容應對第二次兩校合併,貫徹落實區教育局“統籌協調、均衡發展、注重內涵、創新機制、強化管理、提高質量”的工作思路,積極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傾情關注後十名學困生的進步,繼續辦好新市民學校,以形象塑造推動學校健康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國中教育輸送合格乃至優秀的人才,全面打造學校健康向上的形象。

二、主要工作

(一)德育為先明方向

萬事德為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加強與改進,重要的聯繫實際,深入人心,深入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取得實際的效果。而學校是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要場所,既要通過多種途徑,全方位展開,更要強調主體性性和滲透性相結合,注重德育的連續性和系統性,把德育滲透於教育的全過程,使德育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且“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為此,學校著重建立了完善的德育管理網路,實行校長總負責,分管校長具體負責、德育主任操作執行、少先隊密切配合、總務處通力協作的德育管理機制,根據德育工作目標、內容,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在此基礎上又構建了立體式德育教育網路,形成社區、家庭、學校三位一體聯席教育制度,研究德育教育工作,並做到幾個結合

1、 德育教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學科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我們要求任課教師以學科知識為載體,把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禮儀教育融入學科教學。這就要求任課教師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功能,深入了解學生思想行為動態,認真構思課堂教學結構,每位教師在備課中都要考慮德育滲透,挖掘法制宣傳的內容,做到既完成學科教育任務,又實現德育目標、情感目標,許多教師原來認為課堂教學滲透德育教育,不過是在學科知識外強加一張德育的外皮,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都深刻地體會到良好的道德、禮儀行為習慣與學科教學並不相背,而是互相促進的。而《文明禮儀》這一課題研究更是把重點放在了各學科教學與文明禮儀教育的結合與滲透上。課題組成員針對自己所教的學科領下相應的子課題,如《弘揚傳統文化,深化道德教育》《語文教學與禮儀教育》《藝術教學的禮儀》《中國禮儀精神與體育精神關係的研究》《課堂中的師生禮儀》《良好的禮儀習慣對課堂教學的影響》等,各科教師在課題組成員的指導下,梳理出了本學科本年度教材中學科教學與文明禮儀教育的結合點,做到心中有數,有序;其次,課題組成員帶領各科教師通過集體備課、個案討論等教研活動共同探索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禮儀教育的內容、途徑、時機、方法和策略等。經過初步的研究和實施,教師們也探索出一些方法,受到了一定的成效。

2、 德育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我校是一所由幾所百年老校合併而成的學校,有著較為豐富的教育資源。所以我們整合了有利的教育資源,擴大了校外教育基地。如教育基地——張聞天舊居;訓練基地——8721部隊;服務基地——揚名敬老院:活動基地——市科技館等。利用這些基地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為主線,以“實踐育人”為抓手,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深入地區調查、小小信訪員、爭當一日小交警、“新無錫人家長學校”宣傳法規法制、評選校園“科技之星”、文化遊歷、紅色旅遊、團體軍訓、夏令營、特色服務、機器人培訓等多項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集國防、法制、消防教育、愛國主義、敬老尊長、熱愛科學、熱愛學習教育於一體,旨在培養青少年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造就品德高尚、身體健康、意志頑強、心理素質良好、具有團隊協作精神的一代新人。

每年上半年的“科技創新節展示活動”和下半年的“夾國小生新風采展示活動”已被作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項常規制度和內容確定下來。今年5月25日南長區首屆科技創新節在我校隆重開幕。活動時,操場上隊旗飄飄、鼓樂聲聲,學生們興高采烈地投入活動,或饒有興致地觀摩火箭發射,或興致勃勃地參加科技作品拍賣,或加入dds小製作,或參加繪畫創作、機器人、航模通訊、車模等各種比賽,或自行組織科技新聞交流會、探索飛翔之路、科技小製作展覽、科技小報展覽等活動,或登台亮相,歌舞、小品、團體操、樂器演奏、書法展示……學校洋溢著濃濃的科學探究和創新的氛圍。本次校園科技節活動被多家媒體報導,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學校確立每年開展一次這樣的活動,就是為學生準備一次豐富的探究創新和自我展示的大餐,讓他們從中吸取知識的營養,鍛鍊能力、增長才幹,碰撞思維的火花,燃燒創造的激情,成為全面發展、勇於創新的一代新人。

3、 德育教育與教育科研相結合

培養青少年理解、寬容、謙讓、誠實的待人態度和莊重大方、熱情友好、禮貌待人的文明行為舉止,是當前基礎教育的重點之一,《國小生文明禮儀教育的實踐》既是我校“十五”課題,也是我校特色教育的內容之一。研究中,我校通過創設濃郁的禮儀氛圍、構建文明型教師隊伍、加強學科教學的滲透、開展豐富多彩的禮儀活動、抓學生行為規範的達標以及加強家校聯繫等途徑和方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取得初步的成效。在此基礎上,我們把這一研究滾動至“xx”課題中,今年1月我校“xx”課題《國小生文明禮儀教育的實踐》正式開題,並通過市教科所和區教研室的專家引領,為學校課題組的老師們解讀了課題的內涵和研究意義、研究方法等,教科組的負責人和課題組成員多次參加市區開展的教科研活動,通過專家來校講座、與專家面對面的交流,以及研討沙龍等形式,課題組成員逐漸掌握了教科研的方法,並將研究的目標、內容進一步深化、具體化和顯形化,使文明禮儀的教育更賦予現實性和現代感。《國小生文明禮儀教育的實踐》的實施的同時也使教師和學生都提升了自我,塑造了文明禮儀的形象,也促進了師生間的和諧。

4、 德育教育與環境教育相結合

打造“綠色校園、科技校園、和諧校園”是校園建設的一條主線。遵循“綠我校園,充盈活力;美我校園,愉悅身心;淨我校園,提升校品;護我校園,平衡生態”的宗旨,全校師生員工共創綠、美、淨、健的生態環境。通過多種形式,各種渠道,多種措施,在全校師生員工共同的努力下,而今漫步校園,都會感到:綠黃地磚相嵌,潔如水洗的道路;蔥蘢茁壯的行道樹,綠茵如織的草坪;爭奇鬥豔的鮮花;枝端飛舞的蝶鳥;色澤鮮艷的塑膠運動場,生動獨特的雕塑,與孩童怡然歡愉的場景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美不勝收,和諧共處的生態景觀。另外,我們建立了科技發展信息角,科技知識學習角,科技製作發明角,布置了科技作品展覽室,充分發揮板報,宣傳櫥窗在科技教育中的作用,讓每一塊牆壁都能“說話”。與次同時,我們的“文明禮儀”教育,也讓教師和學生共同營造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彼此關愛的人文氛圍,向構建出一個健康、友好、和諧的魅力校園發展了一大步。

5、 德育教育與日常行為教育相結合

以人為本,全面發展”是我校的教育理念,而“行為規範教育”又是實施好這一教育理念的基礎。我校抓住行規達標契機,以文明禮儀教育為突破口進一步加強養成教育掀起學校行為規範訓練新高潮。為了加強常規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十個文明好習慣,我們制定了《夾國小生“文明行為十要求”》,並下發給每一位學生,作為評選“各班文明禮儀之星”、“校園文明禮儀之星”的依據。在評選“各班文明禮儀之星”的基礎上,再評選出“校園文明禮儀之星”。每月一次的“文明班隊”評比更是讓學生處處爭先,你追我趕的良好風氣已經在校園中形成。

學校行為規範的養成訓練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和綜合能力,充分發揮文明監督崗的職能作用,捕捉學習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和不良行為,及時利用廣播反饋情況,表彰先進將常規訓練活動推向高潮。

6、 德育教育與安全教育相結合

安全是一切活動的保障。我校在抓效益、抓質量的同時,把安全教育放在了真正重要的位置。大型的“xx普法”宣傳活動以交通指揮手勢操、安全救護模擬現場、歌舞等豐富多樣的形式將安全、道德、法制等教育深入學生幼小的心靈;學校更投入了人力和物力,派教師外出參加聯合國“防拐”知識培訓,並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防拐”宣傳教育活動,有精彩紛呈的防拐知識演講,有理趣兼盈的防拐宣傳,也有“新無錫人”防拐知識講座和文藝演出……

同時,學校還特別注意到防止學生在校期間避免受到“隱性傷害”——心理傷害,如不惜一切措施杜絕教師的體罰與變相體罰;杜絕教師的“心理懲罰”,不準任何一位教師諷刺、挖苦、責罵學生,不張榜公布成績和名次,保護學生的隱私權等;並通過校園“開心吧”的開設,為學生排解學習、心理上的壓力,避免學習焦慮、考試焦慮、厭學情緒和學校恐懼症等。

為學生創造一個健康、安全、和諧的成長環境永遠是我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學校管理出成效

短短一年中,學校經歷了兩次並校過程。因此,學校堅持以穩定、調整、發展的思路辦學,凝聚人心,著重做好三校合併後的教師整合工作。

1、建章立制。制定了學校的三年發展規劃,學校的章程、學校的規章制度,做到依法治校,依規理校。

2、進行層級管理。調動校務人員、全體教師的積極性。領導人員以身作則,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合理規劃,加強管理,協調發展。根據績效考核目標,分解到每個部門,每個崗位,做到目標明確。

3、採用領導班子“每月反思制”。我校規定每月28日為校務人員“例會”日。每次例會上,各成員對當月所參與的管理研究進行小結和匯報,特別對成功的亮點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反思和交流,最後由分管校長提出評價意見和下月工作思路。每月反思制,使班子成員在反思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認識到管理研究沒有止境,管理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從而迸發出精益求精的強烈願望。從而實現了在反思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這種實踐性的管理研究,不僅提高了管理效能,促進了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升,而且還增強了班子的凝聚力,使學校管理朝著穩定、有序、有效的方向發展。

(三)隊伍建設促提高

三校合併,學校教師隊伍素質有一定的差異。如何幫助教師牢固提高是生命線的意識,學習新課標,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從而迅速而有效地提高全體教師的素質,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是學校有關師生髮展和學校發展的切身利益的大事。所以,學校從本校教師實際出發,制定了教師培訓的三年發展規劃,並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

1、 強化教學常規管理。

加強教學“六認真”的指導和檢查,組織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倡導教師“五心”教風,即愛心、耐心、細心、專心、用心去教每一位學生,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師的素質。

2、最佳化校本培訓。

學校邀請市區教學專家作講座,提升教師的教學理念和素質。其中有市教研中心的吳建琛老師,來校作了《如何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的講座,條分縷析,細緻入微,使教師一下子把握了撰寫論文的訣竅和注意事項;而張愛琴老師《立足課堂引領,延伸課外踐行》的講座,從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出發,深入淺出地為我校課題組和班主任老師明確了課題研究的方向、目標、途徑和方法,感到教科研並不是高不可攀、神秘莫測的,而是在教學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從教育教學中來,又到教育教學中去的。在“請進來”的同時,我校也採用“”走出去方式加強培訓的力度。本學期先後組織80餘人次的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和交流,吸收優質教學大餐的營養,

3、加強校際聯動。

本學期,我校實行了中小(與教育學院附中)、小小(南長街國小)和小幼(本校及江南藝術幼稚園)聯動,相互聽課,送課上門,交流學習,提高教師能動性。校際聯動的培訓方式藉助了外校的資源,拓寬教師的視野,促進了校際間的交流與均衡發展,也讓教師的目光更長遠、目標更明確,實踐更豐富。

4、實行層級培養。

(1)加強骨幹教師培養力度,形成學校骨幹教師隊伍。本學期,在經過教材分析、論文撰寫和賽課三輪比賽,8位專家和領導評審,有11位教師被評為校級骨幹教師。

(2)藍青工程學校組成了謝英楓——顏小芳、江亞;沈偉——朱虹、張旭紅等;過芳——畢慧偉;蔡靜芬——吳清華等師徒結對小組,提高相互聽課、評課、備課,進行面對面的切磋交流,取長補短,以短平快的方式促進小型研究和個人提高,落到了實處。

通過多渠道、多途徑、多方式的校本培訓,紮實有效地提高了教師隊伍的素質,本學期在市級以上得獎、發表文章共有13篇,並有7名教師的論文在省級獲獎。

(四)廉政教育進校園

改善學校管理尤其要注意貫徹人本化管理思想和相關法規。要把每一位教師和每一為學生的發展作為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要充分運用法律法規維護學生的權益。所以,我們把廉政教育引進了校園。

教師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體力量,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必須有高素質的教師。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校利用政治學習時間進行“xx”普法、德育檔案、《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學校校本課程中的教師禮儀規範、教育思想大討論,開展“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等專題教育活動,使全體教師主動適應德育教育新形式,創設“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氛圍。

記得開學初,我校全體教師在隆重的兩校合併開學典禮上進行廉潔宣誓,師生永遠銘記的,是那燦爛的陽光下錚錚誓言;還記得,在“五四”青年節那一天,

學校黨、團員教師每人宣讀的廉潔格言,讓全體師生重又感受到肩上的神聖使命;

而教師廉潔從教的規範,則明文清晰、說一不二地讓教師對教育腐敗堅決說“不!”

而學生歌廉頌廉的兒歌比賽,活潑生動,寓教育於活動之中,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由於學校重視法制教育、師德教育,從而鑄造了一支品德高尚、業務較精、樂於奉獻的較高素質師資隊伍。因此,學校的政治風氣濃厚,正氣上升,形成了“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學校也被評為市廉政文化進校園示範學校。今年,我校接受了市、區政法委的調研,“新無錫人學校”的普法宣傳活動多次被多家媒體報導,並於6月15日在市人民大會堂向楊衛澤書記、毛小平市長進行匯報演出。

(五)以人為本抓質量

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而擺在我校面前的實際情況並不樂觀。面對教師的感慨,面對家長的期待,我們明白:狠抓質量的提高才是學校發展的出路。我們奉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我們奉行“教好每個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因此,我們以人為本,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制定了相應的教學制度和方法。

1、 教師的家訪制度。

我校學生有60%以上來自民工子女家庭,這些家長在社會上從事的各種工作,使他們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大部分家長也不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這也是導致學生學習不理想的重要因素。為此,我校制定家訪制度,規定教師必須在必要的情況下登門家訪,及時與家長進行交流與溝通,傳達學生在校學習與思想等方面的信息,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共同商討有效的教育方法。

2、 後十名後進生學習巡訪和跟蹤補缺制度。

提高后進生的學習成績是提高質量的重要一環,也是我校教師認為的教學中最為艱難的一環。為此,教導處根據現狀,推出了“後十名後進生學習巡訪和跟蹤補缺制度。”在開學初、平時調研、期中、期末考試和各類教學常規檢查中,各班後十名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動向都被記錄與跟蹤,這樣做的目的無非使教師不忘他們的存在,不忘他們的進步,更及時地幫助他們,與其他學生共同進步,共同提高。時間和實踐都證明:這一制度的實施確實有效地促進了後進生的進步,在跟蹤表上,80%以上的後進學生學習成績呈上升勢態。

3、 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針對我校教學實際,我們學習“衡水中學”的經驗,大膽提出了“素質教育的重點在於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的主渠道在課堂上”的觀點。為此,學校制定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明確提出教學改革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學習”,具體目標是“輕負擔、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益”,要求看似挺高,但轉化為具體的就是“三轉”“五讓”。“三轉”指課堂教學要實現三個轉變:變注入式為啟發式;被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能並重,教師的施教之功,貴在引路,妙在使學生開竅;注意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教給學習方法;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計算、操作和聽說讀寫等多方面的能力。“五讓”是指課堂教學中能讓學生觀察的要讓學生觀察;能讓學生思考的要讓學生思考;能讓學生表述的要讓學生表述;能讓學生自己動手的要讓學生自己動手;能讓學生自己總結的要讓學生自己總結,教師不能包辦代替。“三轉”“五讓”旨在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提高全面素質。

經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的教學質量已有所提高,在市區調研中教學質量呈上升勢態。當然,這與其他先進學校還有一段差距,有待我們進一步努力和研究。

(六)藝體教育結碩果

1、學校能根據教育局的部署,全面推進陽光體育1小時、2+1工程建設,做到三個結合:與學校的傳統特色相結合(足球、羽毛球);與課堂教育的內容相結合;與學生的全面成長相結合。

在體育組和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跳繩踢毽獲市團體一等獎;區桌球比賽團體第五名;區武術比賽第三名;區百靈鳥比賽合唱二等獎,舞蹈三等獎,3名學生在市才藝之星比賽中獲銅獎,多名學生的書畫作品在全國、省市獲獎。

(七)後勤管理保平安

平安的校園環境,有序的後勤管理是做好學校三校合併、平穩過渡期間的重要保障。我們在這方面也做了以下工作

1、學校成立安全領導小組,建有安全台帳,專人負責,定期對活動器械、教室、教學用具進行檢查維修。

2、建有完善的職責、登記、使用、損耗制度,做好三校合併的資產核查工作。

3、學校積極開展開源節流,保護和有效利用現有資源。

4、學校還建有安全教育的宣講材料,到家庭、社區建立處理預案,開展紅十字會救護演練活動,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逃生能力。

(八)民主建設促和諧

1、健全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制度,進行校務公開、公示制度

2、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凝聚作用,依法維教,關心教師的業務成長和工作生活,對病假老師走訪,分房、煤氣補貼按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做好工作

3、開展文體活動,關心教職工的身心健康。

4、關心團支部建設,關心青年教師在政治思想、工作學習和業餘生活,注重學校青年幹部的培養使用。

5、做好退管會工作,建立退管會專項資金制度,保證逢年過節的走訪,對退休老同志分批走訪15人次,資金3000元,慰問資金近萬元。

“什麼都可以重來,學生的發展不能重來;什麼都可以等待,學校的發展不能等待!”本著這一思想,我們看見了成績,更看見了差距,我們會一如既往地腳踏實地,把握機遇,反思研究,開拓創新,把夾小建設成為一個真正的“魅力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