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第一學期教科處工作總結

在總結這次研討活動時,校領導希望老師們充分利用課改這一平台,進一步轉變觀念,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繼續學習、思考和探索,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質,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從而為學校也為自己贏得新的發展機遇。

本學期,我們比較重視對高中課改的研究,除編輯一期以課程改革(中)為專題的《昆中教研參考》(第8期)外,還編寫了一份“課題研究方案的基本框架”,為高一的教師和學生撰寫“研究性學習”中的開題報告提供參考。

3、精心組織青年教師培訓和研討活動

本學期,教科處組織XX、XX及XX年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開展集中學學和研討總計12次,其中講座4次,研討8次。同時我們還配合教務處組織了全校範圍的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

在培訓中,我們將青年教師按工作年份不同,編成“青煬”和“涵青”兩個班,形成了一定的競爭態勢;我們更加重視主題研討活動,青年教師們圍繞著四次講座的主題認真撰寫心得或案例並集中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們更加重視養成青年教師主動讀書、學習的習慣,為此我們組織了讀書筆記評比,要求他們讀一本書並認真寫好讀書筆記。

事實證明,青年教師培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進一步實現了“引領思想,規範行為、提升素質、促進成長”的目標:這些教師都能勝任他們承擔的教育教學工作;李猛、秦楓、冷亦泳

、唐琴、繆苗、彭星、吳瑤等老師參加了“傳是文集”的編撰和“江花”的編輯;許多教師寫出了有一定質量的論文;在本學期的全校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中,“青煬”和“涵青”兩個班的學員奪得了四個一等獎中的三個一等獎。

同時,我們還邀請國家督學、原江蘇省教科所所長成尚榮先生為我校教師做了學術報告,受到老師們的歡迎和好評。

4、努力構築教育科研的平台,精心組織各級各類教育科研評比活動

本學期,我們編輯了《昆中教育》第45期;編輯了以課程改革和學校管理為主題的《昆中教研參考》第8、9期,編輯了《江花》第六編第7期;編輯了《傳是》“杏壇論語”版第29-32期。這些刊物已經成為教師們發表教育科研成果、開展學習的良好平台和園地。

認真組織各項教育科研競賽,力爭獲得較高層次的獎項。本學期,教科處組織教師參加了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省教科院、蘇州市以及崑山市教研室和教科所組織的江蘇省多媒體課件製作評比、江蘇省中國小各科教學教案評比、江蘇省中學青年教師“五四杯”教育教學論文評比、江蘇省“師陶杯”、蘇州市教育科研成果評比、崑山市創新教育論文和個案評比、崑山市課程改革成果評比等活動。在組稿過程中,我們還主動為部分教師修改論文提供了建設性的意見。目前,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師陶杯”論文評比結果已經揭曉,我校有9位教師的論文獲得二、三等獎。

5、根據學校的要求,為學校參加蘇州市高中課程改革實驗課題選題並填寫申報、評審書。我校申報的課題為“江蘇省崑山中學校本課程建設研究”,課題主持人為俞菊明副校長,主要由教務處、教科處以及有關教師合作完成研究任務。

6、認真做好其他各項工作

本學期,我們完成了高級職稱和中級職稱論文的組稿工作各一次。

參加崑山市教科室組織的學校教育刊物評比活動。

根據《江蘇省崑山中學教育科研常規工作考核條例》,從工作、能力、成果等方面對教師的教育科研工作進行了全面、合理的考核。

為學校迎接蘇州市教育局對我校的督導提供教科方面的材料,並協助學校黨政辦公室做好整個材料的整理工作。

參加了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培訓會和江蘇省教育科研協進會。

布置教師撰寫學期專題總結。在通知中,我們針對這方面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向教師明確了要求。在通知中,我們還將發動全校教師為學校“十一五”課題的確定獻計獻策。

對照本學期的學校工作意見和教科工作計畫,回顧一學期的工作,我們十分欣慰。因為,我們比較出色地完成了計畫中的主要工作和目標,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由於主客觀原因的制約,在“十一五”課題的思考與論證、教科研骨幹教師的培養等方面,沒有能夠完成計畫預定的任務。我們將在下學期加強這方面的工作,進一步從促進學校發展的高度做好教科工作,努力使教科研工作成為提升學校素質和質量的動力和渠道。

XX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