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兩會學習交流活動心得體會5篇

通過對“兩會”會議精神的學習,讓我們看到了祖國的強大,同時也讓我們更加堅信黨和政府必將帶領我們走向繁榮富強。黨和政府的決心和各項措施的力度也讓我們心生歡喜,更加堅定了我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為祖國和人民做貢獻的決心!作為新世紀的學生黨員,我們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著眼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緊緊抓住歷史機遇,勇敢面對各種挑戰,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努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周睿琦)

3月3日15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此次兩會圍繞加快構建和諧社會,加強和改善巨觀調控,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著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看病難,住房難,上學難等問題展開了討論。

為了讓我們更加關注時事,貫徹和發揚兩會精神,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3月31日下午,金融學院黨支部開展了兩會學習活動。活動從兩會的由來講起,介紹了兩會的背景等知識。四個支部分別派出代表,圍繞“反腐倡廉”、“教育公平問題”、“住房保障”、“幸福中國”四個方面展開了精彩的演講,讓我受益匪淺。

其中,對於教育公平問題,我有較為深刻的感受。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有一年暑假去農村的外婆家,那時天色都有些暗了,在路邊的一個普通的農房看到了一個孩子弓著背,趴在一塊石板上認真的寫作業。當時我的心底就被觸動了。不由想到了身處城市的我們,擁有那么好的物質條件,卻不知道珍惜,常常把時間浪費在網路或者其他的一些無意義的事情上。或者說對知識沒那么渴望,想想這些孩子,心裡真的很愧疚。

發展平等教育是當務之急,在目前,東部與西部教育條件的不平等性,農村與城市的教育條件的不平等性,民辦與國立學校教育條件的不平等性,大學不同級別教育條件的不平等性等問題已經展現了嚴重的社會問題。這四個的不平等性其實說明一個問題,由於經濟條件的不同,教學硬體配備與師資力量配備相差很大,這使得擁有好條件的人們更占有優勢並留在發達地區,而條件差的同學則會通過努力留在發達地區,那么不發達的地區的人才資源就更匱乏,就越難發展。這樣就只會在一個惡性的循環中越陷越深。所以我認為教育的平等性,是教育問題的核心與根本。

曾經的農民工子女上學難的問題在如今稍稍有所改善,又冒出了天價幼稚園等問題,在一些大城市,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惜動用各種關係,花費大量金錢,還有全家總動員,半夜去幼稚園門口排隊,只為拿到一張“入園票”。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同時也凸顯了我國在學前教育資源的不足。

中國教育結構存在以下幾點問題。第一,社會就業和生存競爭壓力之所以前移,是因為我們的教育結構過於單一,教育主要偏向於學校教育,並且學校教育本省有偏向於科學家教育,可是中國不需要那么多的科學家,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理論知識分子,這樣自然就產生了社會就業和生存競爭壓力問題。第二,於只有高考制度,評價與出路均過於單一化,如果有更多的高等教育道路,人們自然不會都擠在高考的獨木橋上,在很多國家中,只有想成為科學家的人才會選擇大學,而他們的職業依然給他們帶來富裕,這樣路多了自然就沒有那么多競爭,也就自然沒有那么多負擔。那么,問題就是我們國家的教育結構使得大學與非大學高等教育之間產生了嚴重的質與量的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