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兩會學習交流活動心得體會5篇

所以我認為僅從這幾點入手是治標不治本的,甚至是治不了的。因為只改變某一種因素往往會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最後難以執行,那如果要改變諸多因素,則必須先改變教育結構。中國的教育結構上有著諸多的問題,除上述列出的問題外,還存在教學條件的不平等性,過於單一性等問題。

兩會是國家對於未來的一種規劃,俗話說的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是啊,中國走過了一個又一個五年,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綜合國力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大會首先對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進行了回顧。“十二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縱觀國際、國內形勢,“十二五”也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一個國家要想得到長足的發展,就要不斷的為自己設立目標和前景發展藍圖,並按照這一藍圖一步步走向成功和強國之路,我們的事業和生活才能越來越好,一個民族的進步離不開每個華夏兒女的努力,我們每個人都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知道未來是屬於我們的,只有我們不斷的努力,國家的宏偉藍圖才能最終實現。

大會同時也關注了物價穩定的問題,這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作為學生,接觸的社會並不多,但在日常的吃飯,購買生活用品等方面,還是真切的體會到了物價的飛漲。這個問題涉及民生、關係全局、影響穩定。穩定物價需要靠政府的巨觀調控,需要用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同時作用,才能保證市場經濟平穩快速的發展。溫總理在大會上也提出要努力讓全體人民過上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當然我國在住房和醫療體制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黨和政府也在不斷的為民生的問題做出不懈的努力,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經濟發展一定會得到長足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會得到顯著的改善。

中國發展迅速,為世界經濟作出積極貢獻,保障改善民生,將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彰顯中國的務實和遠見。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的發展成就突飛猛進,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黨員,我更要學好專業知識和政治理論,並帶動周圍的同學,為祖國的發展與繁榮貢獻綿薄之力。

所謂“兩會”,就是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2011年的“兩會”非比尋常,它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中國走過了一個又一個五年,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等各方面猶如走台階一樣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作為當代大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有責任和義務參與到“兩會”會議精神的學習當中。在“兩會”期間,xx總理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在報告中提到,過去五年,我們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堅持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相協調,圍繞改善民生謀發展。同時,xx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出了多項民生舉措,這些舉措勾畫出溫暖的民生畫卷,讓億萬老百姓實實在在看到黨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決心。

上學:抓緊解決“入園難”等熱點問題

“入園難”、“擇校熱”帶來的困擾,幾乎讓每一個孩子的家長感同身受。政府工作報告回應說,將增加學前教育資源,抓緊解決“入園難”問題。

就業:投入423億元扶助和促進就業

一方面沿海地區用工難,一方面大學生就業難——當下就業形勢凸顯的兩難局面廣受關注。政府工作報告回應說,要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今年中央財政擬投入423億元,用於扶助和促進就業。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首位,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