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精神,激情奮進——兩會心得體會

現在人們都在談論幸福。幸福感的第一要義應該是安全感。只有國家富強、社會穩定,老百姓對自己的生活才有安全感,也才有幸福感可言。代表委員們注意到,從“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到政府工作報告,都特彆強調了社會管理創新問題,以此作為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手段。

“今年要開工建設的保障性住房以及改造的棚戶區是1000萬套,改造農村危房是150萬戶。2011年政府對新農合的補助將從人均120元提高到200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這是今後5年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思路,為我們進一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公眾對2011年兩會的最大期待——關注民生。古往今來,國計民生就是一國之頭等大事。民生問題,用直白的話說,就是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兩會前夕,國務院總理xx在回答網友的問題時說:“民生是國家之本”、“政府的投入一定要把民生擺在首位,要讓人民得到實惠。”從這裡可以看出,對民生的迫切關注,注定令2011年全國兩會鐫刻出非比尋常的歷史印跡。

目前,不論是執政者還是普通百姓,對民生的高度關注,成為一種積極的互動式影響,並由此逐漸成為社會共識。作為立國之本的頭等大事,民生問題能否解決好,關係到我們能不能順利地走出金融危機的陰霾,關係到社會的穩定,更關係到國家政體的安全。民生問題,既體現著人民民眾具體的、實際的、直接的利益,綜合起來又關係著人民民眾長遠的、根本的、整體的利益。只有解決好民生問題,人民民眾才能感受到決策者執政的實際效果,從而認同並擁護黨和政府。

兩會對民生的高度關注也有著深遠的意義。這不僅是民生思想和社會公正理論的進步,也是我們的科學發展觀的升華。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追求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它把為人民服務、為人民造福作為目標,追求有利於人民的發展,其基礎是讓全體人民共同分享發展的成果。對民生的重視與否,就是對以人為本的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最終體現。當此背景,公眾對兩會民生議題的聚焦,自然成為題中應有之義,也是一種當然的社會進步。

(4)關於水利

11年3月16日下午,水利部在京召開幹部大會傳達貫徹“兩會”精神。會議深入分析了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十二五”規劃的精神實質,目標任務,並就妥善處理速度與質量、發展與民生、生產與生態、開發與保護、經濟與社會的關係。

會上陳雷部長指出:xx委員長的報告客觀全面地總結了一年來的工作,深刻闡述了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大意義和基本經驗。明確了今年人大工作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xx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總結“十一五”發展實事求是,謀劃“十二五”措施得力,催人奮進。報告把水利擺在重要位置,充分肯定成績,鮮明提出“十二五”時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興修水利。明確了水利改革發展的目標與任務,並把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和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53.列為“十二五”規劃的約束性指標。

這次全國兩會恰逢十二五開局和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裡改革發展的決定》出台不久,對水利而言意義重大。

以上的信息這說明國家對水利事業的重視,同時也肯定了前輩們的工作成績。作為水利專業的一名學生,讓我感覺倍感激動,大受鼓舞。對社會的發展充滿信心,自己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我更應該廣泛學習文化知識,深入了解知識內涵,用知識武裝自己,為將來自己的前途以及國家的發展做好充足的準備,正所謂:體會精神,激情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