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黨積極分子學習2012兩會心得體會

今天,11班全體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進行了“兩會”的學習,使我們對兩會的基本認知有所加強,對於兩會的熱點問題進行了積極的討論,深入學習了兩會的精神—幸福。

食品安全是百姓最關心的、最直接、最現實的基本民生話題。食品安全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在現代生活中,我們越來越要求生活品質,而與之矛盾的毒牛奶、膨大西瓜、帶蟲柑橘和地溝油便當卻隨處可見。因此,每天吃什麼成了大家最愛討論的話題,什麼都不敢吃成了大家的通病。因此,食品安全完全有理由成為兩會的焦點。

來自國家質檢總局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各有關部門共檢查各類食用農產品、食品及相關產品生產經營單位143.9萬戶次,查處各環節違法違規行為近14.3萬起,取締和停產違規企業單位1.5萬餘家,食品安全的整頓力度不可謂不大。除此之外,我國目前有20多部法律、近40部行政法規、150多部部門規章對食品從農田到餐桌進行約束和保障,有多達十幾個部門層層把關,但食品安全事故仍是屢屢出現。

目前,國內食品安全監管採取“農業部門負責初級農產品生產環節的監管,質檢部門負責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工商部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管,衛生部門負責餐飲業、食堂等消費環節的監管,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食品安全的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依法組織查處重大事故”的“多頭分段監管體制”。2009年《食品安全法》立法以來,這種監管體制的弊端日益凸顯,各種體制、機制問題從不同方面削弱了監管力量,再加上少數執法人員監管不嚴,無形中大大降低了食品安全監管的執行力和成效,往往成為食品安全失守的重要原因。

那么,解決食品安全的主要措施有:

1、鼓勵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據質檢總局統計,全國40多萬家食品生產企業中,80%為中小企業,其中40%甚至沒有生產許可證。以生豬屠宰為例,目前除了北京、上海已整頓集中為10—15家大型屠宰企業外,其他城市,尤其廣大城鄉地區,生豬屠宰點數量多、亂、雜而規模小,缺乏穩定生豬供應來源,注水豬肉、瘦肉精等問題突出,質量難以保證,也很難對其進行全面監管。而雞鴨魚等肉類食品,基本來自遍及全國各地兩億多農戶散養、敞放方式飼養而成,這種作坊式食品生產方式和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模式,在我國目前的食品生產體系中還相當程度地存在,不僅效率低下,更是食品質量安全事故頻繁發生的主要源頭。

因此,國家及主管部門亟須出台相應的政策措施,鼓勵、引導、扶持一批食品加工、生產領域的重點、核心、骨幹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以此不斷提升技術實力,強化生產管理,增加市場覆蓋,滿足市場需求,從而帶動和提升我國食品行業的現代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整體提升我國食品安全水平。

2、引導強化公眾品牌消費觀

隨著我國消費結構的持續升級,居民消費正從滿足於基本的生存需求,向重視生活質量的方向快速轉變;從追求物質消費,向追求精神消費和服務消費轉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購買手機、家電等大宗消費品時已具備了較強的品牌消費意識和理念。但在面對我們每天要吃下肚的米、面、雜糧以及肉、禽、蛋等食品時,絕大多數消費者的品牌消費意識還較為滯後。沒有品牌的手機、家電、汽車、電腦等我們一定不會購買,但沒有品牌的魚、豬、雞、鴨、大米等生活必需品,絕大多數消費者尤其是經常在農貿市場、商超買菜的大爺大媽沒有品牌概念,也不在乎有無品牌標識或者是否全程可追溯,更關注的反而是價格的高低。所以,如何進一步引導、強化廣大消費者在選擇食品時的品牌意識和品牌消費理念,是目前社會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媒體輿論等社會各界共同為此作出努力,進一步引導和強化社會公眾在食品領域的品牌消費觀。同時,食品生產企業也須強化品牌意識,以強大的品牌信譽和品質承諾,從消費者和生產者的不同角度共同提升和促進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