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心得體會:中國精神的思考

1998年,當洪水肆虐時,人民解放軍站在了第一線,他們肩挑背扛,他們風中走雨里行。在萬分危急的時刻,他們甚至用身體作為堤壩,用生命去攔截洪水,洪水攔住了,他們卻走了。他們用生命去保護人民,他們是英勇無畏的人民解放軍,“抗洪精神”是他們用生命書寫的。

XX年,那是一個春天,本是春意盎然、萬物勃發,但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期而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全國人民動了起來,鑄成了一道無形的“長城”,“白衣天使”是這道城牆的忠誠守護者,此時中華民族握成了一個拳頭,擰成了一股繩,共同書寫了“抗擊非典”的壯美詩篇。

XX年5月12日,汶川發生了芮氏8級地震,而且是淺源地震。“天災無情人有情”“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多難興邦”“汶川不哭,中國堅強”,這時,全國上下、萬眾一心;這時,中國變得如此堅強;這時,中華民族變得如此團結。“時間就是生命,災情就是命令”“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拿出百倍努力去營救”,這是溫總理的重要指示。我們將牢記“抗震救災”的精神,我們堅信災區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細數近現代的歷史,看看中國人的氣魄,看看中國人的努力。勤勞勇敢善良的中國人用雙手去創造、用智慧去開拓,鑄就了偉大的民族之魂——中國精神。中國精神不僅要歌頌,更要去發展、創新。作為祖國未來的青少年,我們要傳承中國精神,在中國精神的感召下,不斷拼搏、不斷創新,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而不懈奮鬥,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傳唱民族之魂,牢記中國精神。努力吧,年輕人;拼搏吧,年輕人。今天我們是年輕的大學生,明天我們將是共和國的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