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觀同志平生事跡材料

在發動機試驗工作中,吳大觀還抓住另一個重要環節,即測試儀表和測試技術。他主張高精度的溫度、壓力、振動、應??解決。這樣,即使受國際封鎖,也不會因此影響發動機的正常研製。他抽調一批技術人員,組成儀表設計試驗室和強度儀表試驗室。在研製初期,為解決應力測量問題自製了各種應變片、水銀引電器和滑環引電器。為了便於技術人員學習掌握電子技術,50年代末,吳大觀把他從美國帶回的6真空管長短波收音機拿出來,供他們裝拆練習。六院二所成立後,吳大觀花了相當長的時間,建立了測試儀表試驗室,與試驗設備配套使用。在試驗基地,他不停地進行著大批發動機部件試驗,為發動機研製立下了功勞。他反覆強調,設計力量、材料工藝技術和試驗設備是發動機研製的三大技術支柱,三者缺一不可。1957—1965年,他訪問了英國、蘇聯、法國、聯邦德國、瑞士等國。在第二研究設計所工作期間,他常常一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沒有節假日,以所為家。長年的勞累,使他染上嚴重的眼疾。在吳大觀左眼手術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他又遭受摧殘。從那以後,他的左眼永遠失去了光明。他的母親1971年在北京病危,急電催他回北京,當時他剛從“牛棚”里解放出來,得到調試發動機的工作機會,他向組織上請求,為了工作暫不回去。他說:“彌補丟失的工作時間尚嫌不夠,對母病更難以盡孝。”82歲的老母病故,他也沒有離開工作崗位。

六院二所成立初期,適逢國家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吳大觀在二所里數他工資最高,在國家執行低工資制度下,他心中感到不安。1961年,他兩次給組織打報告,堅決要求把自己的工資降下來,未被批准。於是,他決定把自己的一部分工資作為黨費上繳。從1963年起每月多交黨費100元,直到現在,30多年月月如此,累計多繳黨費近4萬元。有人問他:“你為什麼這樣傻,多繳100元的黨費,現在哪有人嫌錢多?”可他回答說:“我們國家窮,困難多,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多繳黨費,我心裡就踏實些,黨給我的太多,我給黨的太少,實在慚愧啊!”在瀋陽的20多年裡,吳大觀經常深入基層了解和關心工人中的困難戶,他常有三五十元或百元作為私人救濟,幫助那些家庭生活困難的同志,而自己卻省吃儉用。1971年,他補發了6000多元“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工資,隨即把4000多元交給了黨組織。

1972年底,葉劍英受周總理委託,主持召開航空匯報會議,吳大觀應邀來到北京。會議期間,葉劍英兩次單獨聽取他的工作匯報。

1976年6月,吳大觀任六○六所革委會主任,由於廠、所結合,每天要廠、所兩邊跑,工作過度勞累,他的心臟病復發。在療養期間仍不停止工作。1978年底組織上調他到西安430廠任副廠長兼任廠設計所所長。1978—1982年,吳大觀負責430廠英國斯貝發動機專利仿製工作,任斯貝發動機總裝、持久試車、部件強度考核和整機高空模擬試車台考核試驗的中方技術負責人。在他的組織領導下,把英國交來的斯貝技術資料,進行整理、清賬,把原來無人管理散失在外的英國培訓技術資料,進行整理歸納,並按專題組織講課,提高了設計人員的責任感和技術水平。他經常說:“用人民的錢買來的資料,每個技術人員都有責任鑽研學習,整理好留給後人閱讀。任何丟失資料、不認真學習的行為,都是對人民的犯罪。”在斯貝發動機試製進入總裝試驗階段,吳大觀任現場總指揮,對加工質量,親自檢查,嚴格把關。在與英國專家組織聯合試車工作組進行150小時定型持久試車時,英方專家組織兩班倒,而吳大觀代表工廠僅一人,一個人頂兩班,甚至發燒39℃仍堅持工作,以致暈倒在試車台上,被領導命令送回家休息。回家後他感到與英方一起定型試車責任重大,兩小時後又出現在試車台上。

1979年底,斯貝發動機在430廠順利通過了150小時持久試車。1980年初,吳大觀為技術領隊帶領20多人的技術隊伍,將發動機送到英國羅?羅公司進行高空模擬試車和部件考核試驗。他嚴格按照契約規定,逐項進行試驗考核,碰到質量問題一追到底,及時解決。在英國的半年中,吳大觀帶領這支技術隊伍,技術上精心指導,工作上嚴格要求,學習上分秒必爭,在較短時間內,使我國的高空模擬試驗技術得到了很大提高,並收集了一批技術資料,為我國今後自建高空台提供了技術儲備。這次斯貝發動機的考核工作,完全滿足了契約要求。吳大觀嚴謹的工作作風和令人信服的技術水平得到英方的讚譽。回國後,他把考核結果及得到的有關資料組織編寫,共出版11冊。

在四年多的時間裡,他與羅?羅公司的發動機專家進行了技術交流,系統研究了大批的技術資料,使他掌握了世界先進的發動機研製技術,同時使他在發動機的部件試驗、150小時持久試車、高空模擬試驗、低循環試驗等試驗技術方面深化了理性認識。他從中體驗到航空加力渦扇發動機的研製需要做大量的設計計算分析和試驗驗證工作。如果研製方法和研製程式選擇不當,則事倍功半,會走很多彎路。他認為,為了提高發動機的可靠性,減少故障,延長發動機使用壽命,從方案設計、材料工藝選擇、部件試驗、核心機驗證機試驗、原型機調試、裝上飛機上天試飛到發動機定型後發動機使用壽命與壽命管理,都需要預先按通用規範定出型號規範,加強部件和整機的強度設計和試驗。經過反覆調試,把發動機故障儘量消滅在研製過程之中。這是吳大觀從1982年調到航空工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工作以後,在中國航空學會動力分會、高等院校學術報告會上多次發表的發動機研製的幾個主要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