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學習心得

平衡和調節校園各種利益關係,是建設和諧校園的一項重要任務。校園各種利益關係得到令人滿意的平衡和調節,其他許多問題便可迎刃而解。實現校園和諧便有了現實可能性。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伴隨著辦學體制、教育投資體制、招生就業體制、學校內部管理體制和學校後勤保障體制的全面改革,學校對內對外形成多種利益關係,例如,學校與政府之間的行政管理關係,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合作關係,學校之間或學校與社會力量之間的聯合辦學關係,學校與教師之間的聘用關係,學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育關係,學校與企業之間的產學合作關係,金融機構與學生之間的助學貸款關係,學校與科研成果使用單位之間的技術契約關係,學校事故引發的損害賠償關係,等等。這些社會關係有著深刻而複雜的利益背景,充滿利益矛盾與衝突,遠非行政措施和政策所能調節。只有依法治校,充分發揮體現國家意志的法律所特有的調節功能,才有可能從根本上協調、平衡這些利益關係,促進校園和諧。

依法治校:維護校園安全穩定的必然要求 。

校園安全穩定是和諧校園的基礎。維護校園安全穩定,是建設和諧校園的基礎性工作。一個和諧校園,必然有穩定安寧的校園環境和有條不紊的教學科研秩序。維護校園安全穩定,才能為學校事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如果校園矛盾激化、事故頻發、秩序混亂,師生就難以和睦相處、安心教書和勤奮學習。維護校園安全穩定,必須規範辦學行為,建立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提高師生抵制xx和各種反動信息、不良信息影響的自覺性與能力;預防和化解校園糾紛,防止校園暴力發生;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開展安全教育,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和其他不穩定因素;制定處理校園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預案,及時妥善處理突發事件,避免損失擴大;與政府、社會、家庭建立起維護校園安全穩定的聯動機制,配合有關方面治理好校園周邊環境,防止社會不法分子對師生進行滋擾和侵害。這些工作,沒有一項可以離開法律的規定而開展。通過依法治校,運用法律、制度、校規的力量來預防糾紛和事故,不斷化解矛盾與衝突,彌合裂痕,整合校園資源,維護校園秩序,就能以文明、理性、平和的方式消除校園不穩定、不和諧因素,形成人心安定、秩序井然、教學相長的和諧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