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參觀學習心得體會

9月25日,如皋市XX年新任公務員來到了江蘇常熟陽澄湖畔的紅色教育基地——沙家浜,進行主題教育活動。我們進入沙家浜紅色教育基地,瞻仰了葉飛先生題詞的照壁,穿過為紀念新四軍抗日而建的東進橋,參觀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回顧了抗日英雄們的英勇事跡,重溫了革命先烈大無畏氣概,接受了一次深刻而生動的紅色教育。

沙家浜風景區位於秀麗的陽澄湖畔,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這塊被蘆葦環抱,水網交織的窮鄉僻壤求解放、爭自由的鬥爭綿延不絕。1939年,新四軍來到陽澄湖畔,開闢敵後抗日游擊區,贏得沙家浜人民的擁護和愛戴。大部隊西進後,在沙家浜一帶留下數十名傷病員,為了保護留下的新四軍戰士,創建抗日根據地,沙家浜人民節衣縮食,與日偽頑匪鬥智鬥勇,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和財產,留下了永載史冊的不朽詩篇。沙家浜人民的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後來廣為流傳,被改編成滬劇《蘆盪火種》、京劇《沙家浜》等多部劇目,尤其是《沙家浜》中阿慶嫂的形象深入人心,教育了新中國好幾代人。

我們還參觀了以新四軍戰士和沙家浜人民雕像的瞻仰廣場和春來茶館遺址,觀看了大型實景演出《讓子彈飛》。沙家浜景區通過多種形式放大紅色教育的做法,令人印象深刻。這讓我想到了如皋的紅十四軍紀念館,如皋的紅色旅遊資源較為豐富,如何使這些資源既能起到教育後人的作用,又能實現經濟效益?這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

通過這次紅色之旅的參觀學習,我感受到在動盪的革命時代,多少包括阿慶嫂一樣的仁人志士為了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前赴後繼,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不管多惡劣的環境也困不住共產黨人救國的熱心!革命先烈為黨和國家的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的革命精神激勵著我要勇敢面對工作生活中的各種挫折和困難,為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熱情滿懷、勤於學習、勇於創新,這才是新時代的公僕!讓我們少一點私情,多一份忠誠;少一點慵懶,多一份追求;少一點索取,多一份奉獻,用心為我們的家鄉添光彩。當我們向後來者遞出手中的接力棒時,回首往事,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因為我們真正做到了無愧於心、無愧於家鄉人民的囑託!我們已經成為了一名人民的新公僕,在新的工作崗位上,我將時刻牢記黨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為實現“邁進基本現代化、建設美好新如皋”的“十二五”宏偉目標而貢獻出我們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