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永遠的焦裕祿》電影心得體會

王曉欣5月12日,由河南影視製作集團、大象出版社攝製出品的大型紀錄電影《永遠的焦裕祿》在北京舉行媒體看片會。在媒體看片會現場,該片總導演海濤、剪輯師周新霞、作曲董立強、解說韓濤以及焦裕祿的二女兒焦守雲和大家一起分享了籌備和拍攝《永遠的焦裕祿》的經歷和感受。

創作團隊陣容強大

該片緊緊圍繞焦裕祿同志在河南省蘭考縣工作的475天,通過焦裕祿的領導、同事、子女以及宣傳、研究焦裕祿事跡和精神的作家、學者的動情講述,回顧焦裕祿在蘭考以及在洛陽礦山機器廠忘我工作的感人故事和背後許多不為人知的動人細節,還原了焦裕祿光輝的人生軌跡。

在看片會現場,主創代表分別接受採訪,講述了《永遠的焦裕祿》的創作初衷和拍攝經歷。據了解,在拍攝影片時,為了用寫實手法描述焦裕祿同志短暫而偉大的42年生平,光資料搜尋團隊就組織了48人,影片拍攝中採訪了43人。

為了提升影片質量,河南影視製作集團組織了118人的攝製組。該片主創陣容強大:由曾獲國家電影華表獎的海濤擔任導演,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王鋼和中國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會長助理、國家一級導演陳燕民擔任撰稿,中國電影剪輯學會會長周新霞擔任剪輯師。該片的音樂創作董立強為影片增色不少,他是紀錄片《劉少奇》的作曲。該片的解說催人淚下,擔綱解說的是大型文獻紀錄片《習仲勛》的解說。該片的片名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王家新題寫。

努力挖掘永恆的焦裕祿精神

該片在拍攝期間受到了xx總書記的關注。3月17日上午,xx總書記在調研指導蘭考縣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向焦裕祿的二女兒焦守雲詢問了《永遠的焦裕祿》的拍攝進程,提出要以高度的責任感、與時俱進的態度,努力挖掘出永恆的焦裕祿精神的特徵、特點、特色和時代精神,指示要把這部關於焦裕祿同志的電影紀錄片作為全國第二批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個生動教材。

之後,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郭庚茂,省委副書記、省長謝伏瞻,省委副書記鄧凱,省委常委、紀委書記尹晉華,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趙素萍,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夏傑,都先後對影片做了批示。

4月28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組織審看了《永遠的焦裕祿》,對該片給予高度評價。電影審查小組成員、原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陳景亮等專家認為影片真實、樸實、感人,場面宏大、資料翔實、細節突出、催人淚下,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一部優秀電影紀錄片,思想性、藝術性俱佳。

還原一個真實的焦裕祿

該片是繼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966年拍攝的《光輝的榜樣——毛主席的好學生焦裕祿》之後的又一部關於焦裕祿的紀錄片巨製。

“可以說這部紀錄片填補了48年來關於焦裕祿的藝術作品中沒有紀錄片的空白。”導演海濤說。

談到這部紀錄片的特點,海濤表示,首先,這是一部完完整整的紀錄片,以往的影視作品和紀錄片對焦裕祿整個人生的展現不是那么具體,這部紀錄片從焦裕祿的老家山東到河南洛陽礦山機械廠、哈工大,完整系統地追尋了焦裕祿的足跡;其次,它是足夠真實的還原,不是戲說或杜撰,片中有大量當年的史料、新聞資料片、影像資料。“我們在拍攝時要求自己客觀、真實、冷靜、真誠、樸素,我們不想做過多的藝術上的加工和處理,只想真實地還原焦裕祿這個人。他已經足夠強大了,不需要再做更多的修飾和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