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電影焦裕祿心得體會

5月14日,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生命的祭日。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離開我們整整50年了。河南蘭考縣的焦裕祿墓園,匯聚了潮水般前來祭奠的人們。焦裕祿在蘭考工作了一年零四個月即病逝在崗位上。然而,這一年零四個月卻成為穿越時空的永恆。焦裕祿,這個永不褪色的名字,如一座豐碑,矗立在蘭考,矗立在中國大地,矗立在億萬百姓心中。(5月14日新華網)

焦裕祿在這個世界上雖然只生活了短短的42年,卻感動了幾代中國人。每年的5月14日焦裕祿逝世紀念日,總會有成千上萬民眾自發地從全國各地自發來到河南蘭考,祭奠懷念這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公僕。

焦裕祿同志逝世後,《人民日報》發表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全面介紹了焦裕祿的感人事跡,同時還刊登了《向毛澤東同志的好學生——焦裕祿同志學習》的社論。隨後,全國各種報刊先後刊登了數十篇文章通訊,在全國掀起了一個學習焦裕祿的熱潮。1990年5月10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領導幹部要學焦裕祿》的社論,再次在神州大地再掀焦裕祿的熱潮。XX年9月14日,焦裕祿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如今,我們再次回憶焦裕祿的過去,他的精神依舊像一個火炬一樣在燃燒、在傳遞、在發揚。比如:50多年前,焦裕祿親手種下的這株小麻稈,如今已是華蓋如雲,人們稱之為“焦桐”。 與人民民眾的血肉之情,是焦裕祿精神50年穿越時空,鐫刻在這片土地上最深厚的印記。在51年前那個冬天,焦書記頂著狂風大雪,走出縣委大門。他握住雙目失明的老大娘的手,焦裕祿問寒問飢。一旁的老大爺問:“你是誰?”焦裕祿回答:“我是您的兒子。”老人哆嗦著手不停地撫摸著焦書記,熱淚縱橫。

在焦裕祿紀念館,一輛50多年前的破腳踏車、一雙50多年前的破膠鞋記錄下,焦裕祿靠騎車走路,踏遍了全縣149個生產大隊中的120多個,住牛棚下大田,蹲點調研。“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時隔50多年,響在我們耳邊的這句大白話,傳遞著深刻思想哲理。焦裕祿帶領蘭考幹部民眾跑遍全縣,追洪水、查風口、探流沙,尋求治理天災的科學方法。時至今日,一些村莊還流傳著焦裕祿當年下鄉編的順口溜:“沿著河,背著饃,渴不著,餓不著。”這樣感人的事跡實在是太多太多,焦裕祿同志就是黨員幹部的一面旗幟、一面鏡子,永遠指引我們不斷地向前進。

焦裕祿同志參加革命工作十八年間,一貫聽黨的話,對黨的工作忠心耿耿,為人民鞠躬盡瘁,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奮鬥了一生。焦裕祿同志不愧為黨的好乾部縣委書記的好榜樣、人民民眾的貼心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光輝的一生,焦裕祿永遠活在全國人民的心裡,焦裕祿同志是我們永遠學習的好榜樣,焦裕祿精神永遠鼓勵著我們向前進。

焦裕祿精神永遠是億萬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正像一名網友所評論的那樣:以焦裕祿精神為鏡“正衣冠”,黨員幹部就能不移公僕之心、找準人生坐標;弘揚焦裕祿精神,我們黨就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將焦裕祿精神融匯到中華民族精神之中,實現中國夢就能匯聚更多正能量,必將“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