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心得體會

“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xx同志在xx大報告中專門用一章闡述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讓廣大市民特別是文化工作者倍感振奮。他們紛紛表示,要切實按照xx大的要求,推動我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增強宜興的文化軟實力,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小康社會不僅是物質的小康,也是文化和精神的小康。文化也是民生的一部分,關心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關心民生的重要內容。物質的豐富和精神的富有是人民的共同追求。要增強宜興的文化軟實力,就要進一步加大對公益文化事業的投入,要對文化產業給予扶持;要統籌城鄉文化發展,既要發揮城市文化的帶動和輻射作用,給予優先發展,又要兼顧鄉村的文化需求,加快文化設施建設,積極引導文化消費,廣泛開展送文化下鄉等服務活動,始終把握好文化健康、積極、向上的社會導向。

老百姓是文化建設的生力軍,人民民眾不僅僅是文化的消費者,還是創造者。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需要發揮民眾的主體作用,激活來自民眾的力量。宜城街道岳堤居委主任蔣梅娟告訴,岳堤居委擁有書畫、戲曲、體育、民間工藝等多個自發性文化團體,社區活動周周有,重大活動月月有,居民們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對於這些民間文化的團體和個人,黨和政府應當為他們搭建展示平台,在扶持的同時加強引導,在規範的同時不斷激活,通過民辦公助、政策扶持等多種途徑,促使民眾文化進一步發展壯大。在建設先進文化設施、完善公共文化體系的過程中,還必須把來自民間的民眾文化開發好、繼承好。

優秀文化要“滲透”生活,這是廣大文化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聲。在交流學習xx大報告的體會過程中,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是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要把先進的文化“滲透”於群文活動中,要在民眾中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學生中加強校外教育,通過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讓廣大市民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起科學、積極的人生態度,培養起良好的公德意識,從而既滿足老百姓個性化的文化需求,也讓他們的綜合素養在活動中不斷得到提升

黨的xx屆六中全會,是我們黨在國內外形勢發生深刻變化、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以中央全會的形式,專題研究文化建設問題,這在黨的歷史上尚屬首次,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文化改革發展的高度重視,也是應對國內外形勢變化挑戰的戰略決策。

從國內看,一方面,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繼往開來的新階段,正在步入全面小康的社會,許多地方已處於中等發達水平,這個時期人民的文化需求大幅上升,在許多方面甚至超出了物質需要。管仲曾說過,“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廉恥”,當今社會正在驗證著這個道理;另一方面,社會發展進步非常迅速,但人們思想道德的提升滯後於社會的發展,在某些領域出現了問題甚至危機。在人們尚未解決溫飽問題時,對道德的要求僅是淺層次的,而物質財富快速積累和豐富,道德的積累和儲備是不夠的,造成信仰缺失、公德缺失、心浮氣躁,不滿、怨氣、失落等情緒在社會蔓延。加之網路媒體的豐富,信息傳播處於自由自發的狀態,一些文化現象也處於失控狀態。在各種思潮、多種文化交鋒時,如果主流文化不占領陣地、不占據主導,社會思想和文化極易迷失,甚至民族的自我意識也會丟掉。

從國際上看,世界進入了一個全球化時代,大變革、大改組正在到來,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國際影響迅速擴大,需要我們相應地輸出中華文化,提升國家的軟實力。但現實看錶現出三個不相稱,一是經濟的重大影響與在世界上的形象不相稱,二是對外交往的力度與對世界重大事務的影響力不相稱,三是綜合實力與在全球治理結構中的地位不相稱。這三個不相稱的背後,實質是文化影響力不夠、話語權不夠、軟實力不夠。因此,必須提升中華文化的對外影響力,主動應對文化軟實力競爭的挑戰。黨中央高瞻遠矚,在國內外形勢發生深刻變化、改革開放進入關鍵時期召開了這次重要會議。xx的講話和全會通過的《決定》,全面總結了我們黨領導文化建設的成就和經驗,深刻分析了文化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部署,提出了新形勢下文化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重要方針、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對於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重點是深入學習xx的重要講話和全會通過的《決定》,在準確把握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