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體會:為人師表,任重道遠

2月28日下午,我們上了大學的第一次教育教習課,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有幸觀聽了周老師的一節課,雖然做為學生一直以來課是聽了不少,不過以前聽課是為了學知識記考點,而這次聽課是為了學習如何上好一堂課,怎樣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意義大不相同,周老師的這堂課讓我受益匪淺,並且感觸良深,下面便談下我對這堂課的心得體會

這堂課的名稱是《鳥的生殖與發育》,課堂的開始周老師並沒有像:“今天我們這節課上鳥的生殖與發育。”這樣開篇,而是先向學生展示春天美景的圖片,然後讓大家看圖說成語,充分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然後最後以鳥語花香這個成語引出與課堂主要的內容——鳥的生殖與發育。整個過程不到五分鐘,卻起到了調動同學的積極性,集中了大家讓大家開始融入課堂中的注意力的效果。不禁讓人敬佩對周老師能想出這樣的方法產生敬佩,我想如果是我自己上課的話可能會像大部分老師那樣平平的開始。

接下來周老師以編輯部寄來了一組圖片,但卻被馬虎的忘記了排序,希望大家能幫忙排序並給圖片配上說明建立了一個情景模擬任務,讓大家分組討論,三分鐘後按順序讓小組派代表回答。這些圖片其實就是課文中的鳥兒由求偶到育雛的過程。學生在討論的同時激發了興趣,並潛移默化的把知識點記在腦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所記得遠比老師口頭講授的記得勞。在學生答第一幅圖時,周老師提出適者生存這個概念幫大家溫故知新。在學生回答第二幅圖鳥類的交配時,周老師又合適的提出了魚類的體外受精和鳥類的體內受精的不同,在加深大家印象的同時給於了學生額外的知識。在學生回答完第三幅圖鳥類的築巢後周老師又向同學介紹了幾種不同的鳥用不同的材料築巢,擴大了同學們的知識面。在學生回答第四幅圖鳥類的產卵時巧妙的追問有巢比無巢的好處,讓學生自己思考巢的意義,並引導他答出正確的答案,這雖然是在提問一名學生,其實全班同學都已經跟著在心裡思考為什麼了,大家的思緒都在跟著周老師一步一步把知識記在腦中。在同學回答完最後一幅圖鳥類的育雛後,周老師給大家講了烏鴉反哺的現象,巧妙地延伸到了父母培育孩子的艱辛,引起了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理解到父母的辛苦,在教給大家知識的同時也不忘記教大家如何做人,學會感恩父母,報答父母,達到了教書育人的目的。

接著周老師讓大家不翻書複述鳥生殖發育的六個過程,學生自己思考記憶的效果比老師直接講授達到的記憶效果更好,能記得更勞,如果是我自己的話就會自己講授了而不會想到讓學生自己複述。之後周老師又放了杜鵑繁殖發育的過程的圖片,放到一隻鳥在餵養體積比自己還大的圖片時引起了大家笑聲,在鞏固知識的同時有讓學生得到放鬆,增長了見識。初一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力有限,周老師這臨時的放鬆恰到好處,讓學生的思緒得到暫時的緩解和釋放,能在接下來的課堂中更好的集中,大腦有足夠的空間進入下個知識點。這不得不讓人佩服周老師所兼顧考慮的周到,如果是自己一定不會想到這么多,應該會一直這樣講下去直到下課。

在進入下一個知識點前周老師提以鳥卵在陸上孵化魚卵在水中孵化,為什麼這個問題巧妙的引出下個知識點,合理而不生硬。在知識點的過度方法上深值我們學習,許多人都會講完一個知識點後直接進入另外一個知識點,當學生還在消化剛才的知識點時又到另一個知識點了,有時會讓學生反應不過來,這過程顯得生硬且不能達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換做是我自己如果沒聽周老師的課也會這樣。

下一個知識點卵的結果周老師沒直接向學生講述而是用實驗的方法,先讓學生兩個人一個小組,每個組一個雞蛋觀察,告訴他們如何觀,並思考裡面的結構,然後給他們5分鐘讓他們帶著問題自己對雞蛋進行解剖。這樣子做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且這樣記來的知識牢固不易忘記,同時本來枯燥無味的觀察鳥卵結構的課變成了有趣生動實驗課,達到了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然後周老師一一的提問每個小組發現了什麼,通過他們的回答,足一的將卵的結構列舉出來,在同學回答到殼小孔時,周老師順勢追問如何證明它的存在,它有什麼作用,在發現卵黃後周老師也引導大家如何發現卵黃細帶、胎盤。整個過程其實大部分都是學生自己主動的探索和敘述發現,周老師在其中只是穿針引線,並把難點的地方解釋,學生才是主體,她充分的激發了大家的興趣,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把個人主觀能動性發揮到極致,順應了當代教育方針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