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讀後感

《狼圖騰》以狼為主線,頗為深刻地探討了草原民族的性質,當中不可不說有著許多的大智慧。我不想把這本書上升到一個民族的內心靈魂這樣的高度去理解,若真要表現一個民族的靈魂,由一個漢人來作書恐怕較難觸及。

蒼茫草原上的蒙古民族,將草原、牛羊、狼這些自然界的種種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死後實行“天葬”,希望靈魂由狼帶到騰格里去。正是對自然有著崇拜與敬畏,才使得這個民族與狼結下說不清的情緣。

書的開頭就講述了主人公與狼的一場驚險“邂逅”,死裡逃生後的主人公從此對狼的感情也開始變得複雜,即不是單純的愛或恨。狼襲擊牧場,甚至襲擊草原上的牧民,一般我們都將其視為大敵,恨不得把狼都滅掉。然而,狼也是這個草原生態系統的維護者之一。在食物鏈上,狼每年消滅大量的黃羊,間接保護了草原的資源——牧草(黃羊大量消耗牧草,不利於生態環境的穩定)。

狼在軍事上有著與生俱有來的智慧,善於團隊協作,懂天時、地形、戰略等等,雖對它們的惡行深惡痛絕,但也不得不佩服它們布局的精妙。在第五章中提到軍馬隊被狼群殺害的故事中,狼群趁著白毛風這樣惡劣的天氣對馬隊進攻,當然其兇狠殘暴的一面也不應該由此而否認。在這個故事中,起因是牧區的人過度地掏狼崽,引起狼的報復。反思人類自身,一味地向自然索取,終會帶來災難。

蒙古人對騰格里(天)是充滿敬畏和崇拜的,而這種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在當下的社會是很需要的。科技越來越發展,人對自然越來越不存在敬畏之心,隨處可見人對自然的掠奪。我們可以人工降雨,我們可以移山填海,可是就真的不需要敬畏自然了嗎,就真的可以征服自然了嗎?

失去了對自然的敬畏,其實是失去了對生靈的敬畏。為了當下的經濟利益,很多人不惜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砍伐樹林、偷礦、獵殺珍稀動物,林林種種的對自然的傷害,不一而足。最後自然的報復也是由人類來承擔的,今天殺的藏羚羊,毀的是我們的明天,生態系統的崩潰時不能挽回的。大家都在談論“末日”,可以要知道,如果人類繼續毫無敬畏之心,無需任何外來星球的影響,我們自己就能把地球推向末日。

蒙古人殺狼,從來不會趕盡殺絕,只要能把損失控制在最小範圍,便不再追究。而狼也不會盡情破壞人類的牲畜,除非惹毛了它,比如把狼崽都掏光了。這無疑是草原人向狼學習的結果,凡事掌握一個“度”,適可而止。從長遠的發展來看,人類在處理與自然的關係時,尤其要掌握這個“度”,實行可持續的發展,特別是在開發資源方面,更要注意遵循自然規律。

無論人類是如何有智慧,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始終不可以喪失,我們始終應該懷著感恩的心,切勿自以為是,胡作非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