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課程改革學習體會

我們在今天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時聽到幾個頻率較高的詞語:新課程意識、評價方式的轉變、要給學生減負增效。。。。。

其實,每次一聽到這些詞的時候,我就在思考:我們的做法上符合這些嗎?這裡我就講兩個方面的問題,和同行們探討,更懇請大家對我見解的批評與斧正。

1.我們來談談減負增效的問題。其實減負增效不應該只說是對學生,一定要對教師是一樣的做到才能夠真正做到。我們今天已經進入了新課改,那么,我們是不是已經做到減負增效了呢?對學生來說,首先從課程學科的設定來看:在課改之前,高一的新生只有8個學科,就是沒有生物學科,其實就是在課改前,學生想真正將8個學科都學好已經不容易了。當然我還是發現,高一的學生的確將8個學科都學得較好的,這不僅要學生有較高的智慧,更要有相當好的方法。然而,新課改之後,學生的學科變成了9科。不少的學生真的就是照顧了這科無法照顧其他學科。我所遇到的學生,無論他又多優秀,都給我的答案大同小異:總感時間緊,每天就在不斷的趕作業。其次從每個學科的內容設定來看,我是教數學的,我這裡就以數學學科為例來加以說明。數學課改前的第一學期的內容就是三章:《集合》、《函式》、《數列》。至少我們作為一個教師,總還感覺到:這些內容能夠在一學期中可以完成的。然而在課改以後,第一學期的數學內容明顯增加了,內容有:《集合》、《函式》、《三角函式》、《平面向量》四章內容,當然還要感謝市教科所的領導們非常了解情況,為大家減輕負擔,把《三角變換》沒有列入全市期末統考的範圍。同時在函式部分還新增加了《冪函式》的內容。在其次是四川的聯考在命題上怎么命?沒有誰能夠明確的告知的事情。所以老師們在講課的時候就還是新瓶裝老酒、穿新鞋走老路。在課堂上、課後的作業指導上,沒有真正貫徹課改的理念和意識。從這樣的一些層面分析:所謂課改的減負問題還真成了有的老師說的減負就是加正的了。

基於上面的分析,我們作為老師應該在減負工作中應該做些什麼呢?

首先,改變自己的理念,當然理念不是說改就改的,這是一個痛苦而漫長的過程和時間。正如北京十一學校的特級教師王春易的“講和不講”的問題一樣。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一些調整和改變,我們的學生不能象成七那樣,講不講都沒關係。教師理念要慢慢改。我們面對的學生在國中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群體。國中教師那一種填鴨式教學沒有改變,就會影響高中教師的教學理念。換句話說:中學的課程改革是一個整體,只是改變高中教師的理念是不現實的。

其次,高中教師在不能改變更多的現實的情況下,應該做到的,還是要多研究教材和《課程標準解讀》,從中找到改變課堂的要素,尤其要找的是:我們再教學中要如何操作,才能夠體現我們的課改的真正精髓。

再次,教師們要發揚合作與團結精神。真正做到充分的集體備課活動。在備課活動中不僅要多進行理論的學習,同時還要做到集體認真研究課本,對教學起好引導和指導的作用。

第四,對課改省份的聯考試題的研究,教師要洞察聯考的方向和趨勢。不僅在備課組內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現出來,同時相互切磋,共同提高,還要不時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相互借鑑的基礎上,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要搞清楚每一堂課中的,講、如何講、講多少等的問題。這就可以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益,在指導學生時,學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時間的利用率。

2.談談評價方式。其實,我們搞教育的人都知道:教育評價是一個令人頭痛的事,可以說到現在都沒有一套評價方案是很好的。其實,我在這裡談得評價方式是指: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生的評價,另一方面是對教師或學校的的評價。首先,我們來探討對學生的評價。要分為幾個方面的來講,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是一個評價方面,包括學生在課堂上的回答問題,教師給予的評價,學生交來的作業,教師的批改和評語,也是一種平時的評價。學生參加一個階段的學習,參加的階段學習考試得到的結果也是一種評價。學生高中三年的學習,就是聯考一次來一個終結性評價。除後面的終結性評價以外,我們老師在以前不少老師沒有注意自己的評價,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其實我建議作為任課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最好是一種鼓勵式的,發現優點式的評價起到的效果會明顯一些。聯考的終結性評價,對我們老師來說。是沒法改變的。對教師和學校的評價來說,現在各地的搞法,就是看學生的考試成績,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到一個專家講:學生的一次成績好壞能夠評判一個教師在平時對學生的教育的水平和對學生的培養,尤其是一個學生的將來的法杖潛力?對現在的課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轉變學生學習的被動型,教師的特能講,更多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更多的體驗參與的一種意識。聯考的評價方式沒有變,無論怎么改,同樣不能改變學生學習教師特能講的方式。不改變對教師對學校的評價方式,學校和老師更多更看重的是:學生聯考的成績。在我們的教育行政部門經常說:不能拿聯考的成績比較學校和學校的好與不好,但是,實際能做到嗎?現在,不用聯考成績來衡量一個學校,衡量一個老師,那么,有用什麼來衡量更好呢?每年聯考成績發下來以後,為什麼教育行政部門,又要統計,進行一定範圍的評比表彰,這又是符合我們的現代教育中得課改理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