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研修有感:洗盡鉛華還語文本真

暑期研修有感:洗盡鉛華  還語文本真

近日,我有幸參加了xx年全省教師遠程培訓,與全城的語文教師共同學習,目睹了老師們的一篇篇美文,作為一名從教僅三年的年輕教師而言,這次的培訓,是一種學習,更是一種機會,我受益終生。

首先,成功的課中,教師需懂得“捨得”的藝術。

成功的課堂,需要教師“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所謂,“刪繁就簡三秋樹”就是我們所說的舍與得。課堂的時間有限,要在有限里創造出無限的智慧,必須教師熟練把握教材,知道什麼是重點,什麼是難點。然而面對大量的素材,如教參。我們教師往往會有一種“不忍心”,仿佛都是重點,於是,懂得材料的取捨尤為重要。古語“取有度,行有方,終有得。”就是這個道理。而“標新立異二月花”就是教師上課要有自己的特色。有的老師能夠反覆引導一個不善回答問題的學生反覆朗讀,的確不失為“標新立異”的典範。

其次,精彩課堂,更讓我們感悟到――課堂中,我們需要書聲琅琅。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喚起其對知識的興趣。”而語文課中的朗讀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現在課堂中的朗讀,只是一個形式,一個環節,一個步驟。朗讀應是語文的出發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在形式中無法體現。尤其是經典課文,朗讀不到一兩遍,就忙於內容的講解,讓學生在支離破碎的意義理解下去分析語文的結構,感悟作者的感情,體會自己的所得,這無異於緣木求魚。竭澤而漁。教學內容往往是教參內容的複製,教師的情感展現,學生只是聽眾,無法融入課文,何談情感的啟迪,情感教學目標的實現呢?學生在此情態下,又哪裡是課堂的主人,教學的主體呢?把朗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把理解文章的首發權讓給學生,把陳述觀點的表達欲留給學生,還教學本真的面目,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特別提到一點,教師的范讀也尤為關鍵。好的引導能讓學生更快更好的融入學習的情境中。培訓中,有的老師就朗誦談自己的感受,見解獨到深刻,值得借鑑。

最後,課堂追求的不是流光溢彩,真實平淡才是真。我們的課堂要洗盡鉛華,還語文本真。

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公開課、觀摩課、示範課上,學生踴躍發言,精彩紛呈,有時讓教師自嘆不如。那些為“觀摩”而作的彩排與表演,只能是繡花枕頭,虛有其表。學生的積極配合在日常的學習中往往是少數的,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讓學生毫無顧忌地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不要求流光溢彩般的華美,真是平淡才是根。真,不代表正確,代表的學生的觀點看法。允許正確,允許錯誤,有錯有對,相輔相成,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讓學生的思維不停,智慧揮灑,再創“百花齊放”的盛況。

三年來,自己也曾嘗試過、努力過,試圖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點成績。學校領導也多次創造機會,為我提供展示的舞台,可是,總是苦澀多於喜悅。而通過這一次的研修,我真切地感受到語文教師職業的多姿與多彩,我將繼續堅信我的夢想,在語文教學的道路上一直探索下去,提高自我,堅守自我,堅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