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心得體會

摘要:

主要總結這一學期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心得體會。首先通過介紹“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含義與作用;然後通過這些所學到的知識對每個章節進行概括以及自己的心得體會;再總的寫學這門課堂後的感悟;最後再寫自己對這門課程的想法和自我的規劃以及對老師的一些看法和建議。

關鍵字:

體會和感悟 價值觀 人生觀 道德觀  法制觀

正文:

告別高中時代,邁進大學校門,人生的歷程翻開了新的一頁,代表著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階段。對於我而言,大學有了新的同學,新的老師,新的認識,我的人生將在在這裡確立,未來的發展在這裡打下基礎,美好的生活也將在這裡開始。嶄新的學習生活環境,“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我們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的。它是一門提高自我修養的課程,對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識性,綜合性和實踐性於一體的課程,涉及內容十分廣泛,現實性,針對性都很強。首先進入大學在知識上與我們高中就不同,學習的內容,形式和要求都發生了變化,因此要樹立自主,全面,創新,終身學習的理念。從我們以前的“要我學”變成“我要學”,而且在面對問題時要虛心求教,細心觀察。綜合性和實踐性也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任何能力都是在實踐中積累起來的,加上大學活動特別多,所以要大膽實踐,不斷積累生活經驗。

第一章 追求遠大理想 堅定崇高信念

本章分為三節,理想信念與大學生成長成才;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架起通往理想信念的橋樑。理想是一種精神現象,我們每個人都有理想,它具有一定的時代性,階級性,實踐性,實現可能性和超越性。所以我們要樹立正確科學理想信念,認清實現理想的長期性,艱巨性和曲折性,為實現理想而奮鬥。

第二章  繼承愛國傳統  弘揚民族精神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這是我們的職責。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愛自己的骨肉同胞,愛祖國的燦爛文化等這都是我們做一個忠誠愛國者的基本要求。悠久的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全世界著稱的禮儀之邦,我們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如此優秀的民族文化都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弘揚,也值得我們去做一個忠誠的愛國者,為維護國家利益,促進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去貢獻我們的力量。以振興中華為己任,儘自己所能,為國家和人民作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努力學習,用自己的真才實學報效國家。

第三章  領悟人生真諦 創造人生價值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觀,而人生觀主要通過人生目標,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三個方面體現的。我們要以認真的態度對待人生,嚴肅思考人的生命應有的意義,明確我們的生活目標和肩負責任。大學生要正確認識和處理人生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能得過且過,放縱生活,否則會虛度光陰。要對自己負責,對國家和社會負責,自覺承擔應盡的義務,投身於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在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力量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第四章 加強道德建設  錘鍊道德品質

道德影響著我們的意志,行為和品格,也深刻影響著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它是一種更高的精神境界,為此,我國還印發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提出“愛國守法,明理守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劃。對提高我們的道德具有重要意義。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它的原則是團隊精神,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就必須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推動和諧文化建設,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我們還應該以“八榮八恥”為座右銘,時時處處對照檢查自己的言行舉止,做一個有內在的人。

第五章 遵守社會公德 維護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是我們必不可少的一種生活方式,因此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是我們的義務。為了我們的公共生活更便利,也出了一些對應的法律制度。比如<治安管理處罰法><集體遊行示威法><環境保護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等,這些都告訴我們怎么樣養好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加強我們的道德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