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建設高級研修班學習體會

根據縣委的統一安排,11月19日至28日,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同濟大學城市建設幹部培訓中心進行了為期10天的培訓學習。這次就城市綜合發展、風景旅遊區規劃建設與管理、城市文化與美學、城市社區治理、城市化與工業化、中心城鎮風貌規劃、城市開發、智慧城市、生態城市規劃、城市規劃與景觀設計、城市發展經營與投融資、城鄉統籌與新農村、城市的自我更新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等內容進行了深入學習和了解,到松江區泰晤士小鎮、楊浦區的五角場、黃浦區的南京路步行街外灘、浦東新區的陸家嘴、世紀公園、徐匯區的徐家匯、寶山區的吳淞口等商業中心以及上海書城、上海火車站、人民廣場、淞江城市規劃展示館、同濟大學圖書館等進行了參觀遊覽。學習結業時評選為優秀學員,受到表彰獎勵。這次研修班的集中學習,時間不長,但受益匪淺,感受到了我國長三角發達地區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與西部欠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感受到了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的勇氣和膽識,同時也想到了我們的後發優勢,增加了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教學安排周到細緻,課程設定前瞻系統,導師授課深入精心,共14節課先後有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和上海共融投資管理公司、上海聯創建築設計公司、同濟設計集團的15位專家學者講課,既開闊了我的視野,也更新了知識,對我現在的工作具有指導意義,尤其是在新型特色城鎮化建設背景下,如何實現文化旅遊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有了更多的思考。10天的學習,是一個打開門的過程,我將把這次學習培訓的所思、所想、所獲用於工作中,並在今後的實踐中不斷追蹤與研究。

一、資源及前景分析

發展一個地方的文化旅遊產業,首先必須把這個區域的基本情況摸透,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去找準自己的歷史方位、找準自己的座標,同時把工作思路與整體的歷史背景、整體歷史機遇結合起來,通過搶抓歷史性機遇來發展旅遊產業。xx是貴州清早期工業文明的發端地,是古xx國之都,是xx部之源,在xx地區乃至在黔、渝、川三省市交界地區,生態文化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便捷,具備開發紅色歷史、生態休閒、康體運動、鄉村民俗文化旅遊的廣闊前景。應該說,在發展文化旅遊產業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

(一)區位條件。xx地處貴州省北部邊緣,與重慶市江津區、xx區和四川省古藺縣、合江縣,以及本省的xx市、xx市、xx縣相鄰,處於中國xx白酒和三省市文化旅遊經濟“金三角”核心地區。仁赤高速公路和即將建設的江習古和正習高速公路、三條國道四條省道線橫貫全境,規劃中的赤水經xx至xx鐵路、遵義至仁懷經xx至xx鐵路、xx航道直通長江,xx機場既將通航,旅遊交通方便快捷。xx年以來,抓住周邊“火爐”氣候優勢,針對重慶、xx等一級客源市場,逐步形成“紅綠共舞”文化旅遊格局。規劃設立了以白酒產業為主的省級xx經濟開發區,以紅色旅遊為主題的市級土城紅色文化旅遊創新區,以綠色生態為主題的縣級xx部生態文化旅遊產業園區,以現代特色農業為主的農業產業園區,打造原生態鄉村旅遊度假產品,發展鄉村旅館490家,床位10216個,賓館酒店275家,床位5025個,創建等級鄉村旅館74家。創建三星級、新建五星級、四星級賓館各1家。啟動文化旅遊商品、工藝品開發,完善購物功能,民眾收入不斷增加。習酒、岩蜂糖、方竹筍、野生天麻等生態特色商品進入旅遊超市,為文化旅遊產業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市場需求。

(二)資源優勢。xx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古xx國xx部文化、紅色文化、古鎮文化)和濃郁的民俗文化。現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國家4a級旅景區2個、國家歷史文化名鎮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1個、省級森林公園1個。正在建設土城紅色文化旅遊創新區、xx部生態文化旅遊園區和xx經濟開發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煤電氣紡一體化園區以及正在爭取的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有xx國xx部歷史人文景觀,公元223年蜀漢章武時期的摩崖石刻,八百年樹齡的中國杉王,貴州清早期工業文明遺址博物館,貴州第一石窟望仙台,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川鹽入黔的老碼頭、秦幣、漢磚、古陶、宋代酒窖、古鹽號、船幫舊址、四渡赤水戰役舊址等1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6項,全國紅色革命遺址158處,各類在全國全省唯一的紀念館、博物館、陳列館10個。xx氣候涼爽,森林覆蓋率53%,年平均氣溫13.6度,年平均降雨量1112.5毫米,是休閒避暑度假之地,天然氧吧,避暑天堂。周邊有近10個國家級景區,境內有中國丹霞谷、中國杉王、天鵝池、飛鴿子、長嵌溝、清溪溝、漏倉溝、銅灌口等8個生態景區景點。分布在紅色地貌、丹霞奇觀的三岔河、長嵌溝、清溪溝、銅灌口、漏倉溝等地,全縣丹霞地貌達565平方公里,70%以上的面積海拔高於900米,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發展避暑度假旅遊產品和鄉村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