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建設高級研修班學習體會

(四)文化旅遊投資駕好“三輛車”。

一是爭取政府項目資金。搶抓國發2號檔案、西部開發、烏蒙片區集中扶貧攻堅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政策機遇,進一步整合全縣文化旅遊資源,精心編制xx文化旅遊項目庫,認真做好項目篩選和上報材料的準備工作,爭取更多的文化旅遊項目進入國家、省文化旅遊項目庫。同時,引導開發商爭取文化旅遊國債、文化旅遊發展基金、文化旅遊發展專項資金、政策性銀行貸款、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扶貧資金等文化旅遊相關的政策性資金,為我縣旅遊產業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引進民營資本。強化政府引導,放寬準入制度,制定優惠政策,激勵全民招商。以優良環境、優惠政策和優質資源,面向全國大企業、大財團、大老闆招商選資,加快旅遊景區和文化產業園區建設。

三是激活社會資金。發展鄉村旅遊,人民民眾是主體,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激活和引導本地社會資本開發農業觀光、瓜果採摘、農事體驗、生態休閒等鄉村旅遊項目,打造xx旅遊產業新亮點。

(五)文化旅遊開發使好“三股力”。

一是領導重視,強化執行力。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注重政策的連貫性和延續性。由縣政府主要領導牽頭,實行項目專班負責、全縣整體推進、部門協調配合、定期調度結賬的工作機制,將責任落實到部門、到人,切實強化執行力,提升各項制度和政策落實效果,強力推進景區景點園區建設。

二是藉助外力,引進開發商。狠下功夫,認真研究,編制精品項目,通過電視、報刊、網際網路、節慶等形式向外宣傳、推介,打造出一批拿得出、叫得響的文化旅遊項目,讓xx文化旅遊資源廣為人知,吸引有實力的開發商來xx投資建設旅遊景區和文化產業園區。

三是上下齊心,形成合力。理清思路,更新觀念,積極營造良好氛圍,使文化強縣、旅遊富民成為全縣上下的共識,努力形成“大抓旅遊,抓大文化”的濃厚氛圍。積極組織和參與各種特色文化旅遊節慶活動,讓廣大民眾參與進來,自覺宣傳xx文化旅遊,爭當形象大使,使全縣上下形成共抓文化旅遊“一盤棋”,各行各業都投入到文化旅遊發展建設中來。

一個區域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好壞,關鍵取決於地方黨委、政府和投資商對文化旅遊產業的認識高低。我們必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來審識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重要性,以更加活躍的開放勇氣,更加靈活的改革決心,加快生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彰顯xx文化旅遊產業內涵,成立統籌管理和執行能力強的xx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委員會,設立規模適度和有引領作用的文化旅遊產業引導發展基金,到2024年文化旅遊產業成為縣的支柱性產業和可持續增長產業。全縣各級各部門尤其是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委員會的成員單位積極行動起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作用,把我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又好又快,使它真正成為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力、拉動力,真正成為富縣、富民的重要板塊,真正成為貴州生態文化旅遊創新區和川黔渝文化旅遊經濟圈的重要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