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創新課堂觀摩研討會學習體會

有幸跟隨工作室成員參加了全國國小語文“深化教學改革,彰顯新銳措施”創新課堂觀摩研討會,在三天的課例中,各個名師對文本有著獨特的見解,課堂上妙語連珠,特別是朱xx老師的《趣讀小古文》,讓我領略了什麼叫做“激情”,陳xx老師《小塵土》,讓我落實了怎樣教好生字,王xx老師的《桃花心木》,層層設計懸念,讓我們體會到了“無常”,就像主持說的:“當頂級的教學大師遇上了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作品,當然會演繹著一場‘豐盛’的教學大餐”,是的,一場場“豐盛的教學大餐”讓我們感受到了名師的風采。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置身文本的情景中

上課老師對文本的層層挖掘,層層深入,把自己置身於文本的情景當中,從而輕而易舉地把學者和聽者融入其中,感受文本的一點一滴。如何剛老師的《活見鬼》,為了讓學生理解“久之,不語,疑為鬼也。以足撩之,”中的“撩”字,何老師首先自己范讀,配上音樂,讓學生置身於情景當中,然後在讓學生在角色扮演,把學生帶領到馮夢龍筆下的雨夜,將撐傘者疑神疑鬼,擔驚受怕的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

二、巧抓文本的字、詞、句

在教學中,為了學生更好的解讀文本,上課老師研讀了文本,挖掘出文本的情感因素,藉助情感因素的載體,詞、句、段、篇等,去引導學生,讓學生體會到文本的味道,也從而大大地激發了學生解讀文本的興趣,如王xx老師的《桃花心木》,抓住了文本中的“不確定”,首先從種樹人為什麼要這樣澆水中去理解“不確定”,再升華到生活中的“不確定”,讓學生真真正正明白了生活本來就是“不確定”,幸福來了我們就享受幸福,痛苦來了我們就承受痛苦。

三、讀的多元化

在這幾天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上課老師重視學生的朗讀,堅持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如於東老師的《紀昌學射》,通過默讀、單人讀,集體讀等等,讓學生在讀中不斷體會,不斷發現,一個寓言一般只有一個道理,在讀中讓學生髮現了堅持可以成功、刻苦可以成功、謙虛可以成功、認真可以成功、興趣可以成功。。。。。。從而讓學生在讀中學會思考,學會閱讀。趙志祥老師的《笠翁對韻》,學生的呤誦和詠唱,時而高亢,時而低沉,讓會場的人無不震撼,那優美動聽的詠唱鏇律,讓人窒息,像主持人所說的,這就是天籟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