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工會法》學習體會

通過《工會法》的學習,我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維護職工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各方面的合法權益是工會的一項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職責,它是工會工作的根本。工會是黨領導下最重要的民眾團體,工會工作是黨密切聯繫民眾的橋樑和紐帶,工會要切實的發揮工會組織優勢,加強工會的運作,始終堅持把廣大職工民眾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工會還要在黨組織和行政部門的領導和幫助下,關心職工生活,幫助職工排憂解難,從而推動單位工作的順利發展。

通過《工會法》的學習,我明白了,教職工與學校的勞動關係,就目前而言,並非完全契約關係。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社會保障、福利待遇等是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和單位自身情況而定。除國家財政規定可支配部分的數額,學校以人事分配製度改革的方法加以調節,在實行崗位聘任制的基礎上,根據貢獻的大小、業績的高低,拉開收入的檔次,比起以往大鍋飯,一刀切平均分配有所改進。但是實踐告訴我們,有些學校依據有關部門統一印發的聘書進行聘任,權力、義務的規定一般是程式化的,缺少平等協商的環節,另外,具體崗位的設定,收入檔次的拉開,往往很難真正反映個人對學校貢獻的大小。檔次究竟拉多大為宜,究竟拉多大有利於調動大多數教職工的積極性,各個學校的具體情況不同,也就不一樣。因此,在人事分配製度改革方案制訂的過程中或完善的過程中,應當根據《工會法》的有關要求,廣泛徵求教職工意見,注重平等協商的環節。可見,工會組織更應該擔負起重要角色的責任,注意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主動代表廣大教職工,盡力維護廣大教職工的利益,重視與學校、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協商。在廣泛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制定有關規定、細則,必須及時提交教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方能執行。只有注重協商環節,運用協商機制,才能真正依法履行維權職責。

通過《工會法》的學習,我領會到,一名工會委員肩負重擔。處處為教職工權益著想。首先,應加強自身的建設,在教職工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因為自身的素質工作水平直接關係到教代會的質量,直接關係到學校的民主管理水平,因此,必須加強自身建設和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水平,堅持政治業務學習,積極完成上級交於的任務,言行律己,努力做好民眾工作,當好橋樑紐帶作用。立足本職工作崗位,堅持以人為本,紮實做好基層工會工作,作為工會委員,在學習了《工會法》後,我覺得首先一是要勤奮學習,不斷積累做好工會工作的理論基礎。認真學習《工會章程》、《工會法》、以及與工會工作相關的報刊雜誌。

通過《工會法》的學習,我意識到,我們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與時俱進,才能適應時代特徵和要求,更好的把工會工作做好。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實現維權工作由“工作型”向“情感型”轉變。所以工會幹部要樹立職工權益無小事的觀念,注意傾聽來自民眾的意見和呼聲,並及時解決。要想職工之所想,做到職工想不到的工會要替他們想到,職工不能辦到的工會要盡力幫助他們辦到,職工能辦到的工會要幫助他們辦得更好

通過《工會法》的學習,我感受到,先要協調好工會與職工的關係。工會和職工是一家人,但也需要協調。讓職工感受到“家”的溫暖,要努力將工會建設成為為職工說話辦事的機構,增強職工對工會的感情,做到職工有困難樂於找工會的觀念。切實把維護廣大教職工的利益作為工會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依法維護教職工利益,增強民眾觀念,密切聯繫民眾,關心民眾疾苦,主動依法維護教職工的政治權益、經濟權益和精神文化權益,加強對教職工最關心的問題的調查研究,努力提高工會服務教工的水平。